一、宁夏闽宁镇介绍?
闽宁镇,
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地处永宁县县城西部,东邻西干渠,南与吴忠市青铜峡市邵岗镇为界,西接201省道,北至徐黄公路。
镇人民政府驻地距银川市区50千米,永宁县城40千米。总面积210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闽宁镇常住人口为47526人。截至2021年10月31日,闽宁镇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闽宁镇福宁路。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建立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这是闽宁的前身。2021年9月,闽宁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所属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
地理位置
永宁县县城西部
面积
210 km
下辖地区
1个社区、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闽宁镇福宁路
电话区号
0951
人口数量
47526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
宁A
二、闽宁在宁夏的什么地方?
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是永宁县下辖的一个镇,由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建设。该镇的建立旨在改善西海固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自1990年代以来,闽宁镇在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引进农业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宁夏闽宁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是什么单位?
是一个录隶于闽宁镇的一个事业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福建省是对口扶贫合作单位,由福建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由闽宁镇具体实施。
四、闽宁故事?
电视剧《山海情》讲的是宁夏闽宁镇脱贫的事情,福建和宁夏对口扶贫,闽宁镇也是真实存在的,宁夏的西海固地区以前真的是贫瘠甲天下。剧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政府建立吊庄基地,号召西吉的农民们移民、搬迁。但飞沙走石的荒漠条件太艰苦,搬迁来的村民第二天就走了一半。马得福用尽各种办法动员大家去吊庄,并帮助村民们留下来。
1996年,党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共同推进宁夏扶贫工作。福建专家来到村里教村民们种蘑菇,让大家挣到了第一桶金,又想尽办法为蘑菇寻找销路。福建的干部们鼓励、带动宁夏的劳务输出,为村里人去福建打工积极创造条件。
扶贫政策四面开花,闽宁镇初具规模。张树成走马上任闽宁镇的党委书记,继续三级扬水工程的同时,加强劳务输出、招商引资,闽宁镇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主动报名搬迁。时光飞逝,闽宁镇变得越来越好。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五、闽宁情深诗句?
大漠长河落日圆,
觅船欲渡贺兰前。
闽宁结对扶贫事,
异地搬迁造福篇。
回汉同心同奋斗,
东西共建共争先。
萧关不冷红袍暖,
为缚苍龙话古田。
六、闽宁村介绍?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建立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这是闽宁的前身。1997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茫茫戈壁、连绵沙丘。4月份的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带队来到宁夏考察,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1997年7月,这个地方被命名为“闽宁村”。
七、闽宁地理特征?
地处永宁县县城西部,东邻西干渠,南与青铜峡市邵岗镇为界,西接201省道,北至徐黄公路。镇人民政府驻地距银川市区50千米,永宁县城40千米。总面积210平方千米。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山前冲积扇发达。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八、宁夏永宁县闽宁镇距离李俊镇多少公里路?
驾车路线:全程约18.2公里
起点:闽宁镇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80米,左转进入闽甘路
2.沿闽甘路行驶1.6公里,右转进入西夏路
3.沿西夏路行驶2.1公里,右转进入青黄公路
4.沿青黄公路行驶10.2公里,直行进入青黄路
5.沿青黄路行驶620米,直行进入许黄路
6.沿许黄路行驶2.6公里,左转进入育才路
7.沿育才路行驶120米,右转进入民生街
8.沿民生街行驶290米,到达终点
终点:李俊镇
九、闽宁扶贫创业故事
闽宁扶贫创业故事
目前,在中国,扶贫事业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扶贫旨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并提供创业机会。近年来,闽宁地区成为了一个扶贫创业的成功典范。
成为扶贫示范区
闽宁地处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高山峡谷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个地区一直是一个贫困地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闽宁成为了一个扶贫示范区。
首先,政府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建设水电站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闽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创业提供了便利。
其次,闽宁政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农业一直是当地贫困人口的主要经济来源。政府鼓励农民采用科技种植方式,培育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政府还积极帮助农民组织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贷款支持。这些举措使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闽宁扶贫创业故事
闽宁的扶贫故事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典型的闽宁扶贫创业故事。
农产品加工企业
杨明是当地的一位贫困户,他在政府的帮助下创办了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他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了蔬菜加工的生意。通过加工,他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保鲜期,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他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共同谋求发展。如今,他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之一。
旅游业发展
闽宁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当地政府积极开展旅游业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同时,政府还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创业,开设旅馆、餐饮等服务设施。这不仅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创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当地贫困人口创业的新选择。政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农村建设了电商服务中心,帮助贫困人口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提供技术支持。许多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不仅扩大了销售市场,还增加了收入。
小微企业发展
除了农业和旅游业,闽宁还积极发展小微企业。政府提供创业培训和贷款支持,帮助贫困人口创办小微企业。当地的手工艺品、纺织品等传统产业逐渐获得市场认可,不断壮大。这些小微企业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丰富了当地的产业结构。
扶贫政策激发创业热情
闽宁的扶贫创业故事充分展示了当地政府出台的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创业的积极影响。在政府的支持下,贫困人口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勇于创业的热情被激发。
然而,闽宁的扶贫创业并非没有面临困难。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创业者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谋求发展。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闽宁扶贫创业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告诉我们,扶贫不仅是提供救济,更是为贫困人口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只有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十、什么是闽宁精神?
闽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始终是城市全方位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从0到1的创造;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挑战复杂形势的气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当我们将闽宁镇的创业过程,凝聚为将来一个时期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思想源头,我们就有信心、有把握、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