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连育苗技术?
挑选种子是很关键的,一定要挑选适合的种子,这样才能够保证黄连更好的生长,在选择育苗的时候也要掌握好时间。天只有适合的时间才能够黄连的出苗率更高,其实在出门之后的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不仅要让放置塑料薄膜,以防雨水进入威胁道小苗的健康,而且在育苗期间还要注意做好管理工作,不管是浇水还是清理杂草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二、黄连果种植技术?
1、整地遮荫
过去一直采取搭架遮荫,破坏森林太厉害,现在利用林下栽和玉米套作、或搭简易棚,通光度保持在40%左右即可,排水良好,土壤湿度50%~60%左右,怕积水和直光,选择半阴半阳,15~25度坡地为好。
整地:先把地表的残渣及石头等杂物清除出棚外,堆成堆,熏烧成黑土,再翻挖2次,整细耙平。然后顺着坡向整成宽130~150厘米,高10厘米的高畦(厢),沟宽16~26厘米,畦面呈瓦背形,并在棚的周围开好排水沟。畦整好后,每公顷施腐熟牛马粪60000~75000千克;捣碎均匀铺于畦面,然后浅挖,与表土拌匀,再覆盖6厘米左右的熏土。
遮荫:多采用架子棚和简易棚。架子棚是采用砍去竹丛和树木,均作遮荫材料,长216厘米,桩距200~230厘米,行距160厘米,柱埋深30~50厘米,桩高都是160厘米,再搁上檩子及横杆,上面盖遮荫物,荫蔽度要均匀,约60%~70%。
简易棚:用3~5厘米粗的木叉作极,棚高80~100厘米,边裁边搭,栽完一畦,搭一棚。
2、繁殖方法
用种子育苗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
(1)种子繁殖法
采种:立夏前后,采移栽3年以上健壮植株所结的种子,当种子呈黄绿色即应采收,晴天摘回果枝堆放室内1~2天,即可脱粒,忌日晒,保持湿润,低温处理,完成种胚后熟。生产中采用温床或腐殖质混合均匀,埋于窖中厚3厘米,上面再覆盖沙或腐殖质土3~6厘米厚,再盖树枝保湿,经常检查。
①精细育苗:选半荫半阳湿润肥沃的杂木林或二荒地,砍除杂草和不需要的条木烧炭作肥,搭80厘米左右荫棚及栏边、并深翻土地23厘米左右,做130厘米宽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畦面平整,呈弓背形,无碎石、树根,土细,每公顷施腐熟牛、马粪15000~22500千克,畦面盖1.5厘米厚的熏土。11月份左右取贮藏的种子、拌好20~30倍腐殖质土、均匀撒在畦面(每公顷用种37.5千克左右),再撒牛粪粉或草木灰0.6厘米厚。第二年春苗长出3片叶时结合除草追施清粪水或尿素,施化肥应分多次少量,硫酸按每公顷施75~112.5千克,最好是在晴天叶上无露水时撤施,再用小竹枝轻轻扫一下,使药掉落,防止烧苗。6月份施腐殖质土培土保苗,11月份每公顷施细牛粪或马粪拌草木灰11250千克,利于幼苗越冬。
②林间青苗:选荫蔽度在80%以上,林高度在300厘米以下的树林。地整好后每公顷播种75千克左右的种子,播法基本同精细育苗,于2月中下旬出苗前,清扫一次落叶,出苗后至移栽前应进行2~3次拔草施肥,此法节劳动力。
移栽:出苗第二年春移栽,按行株距10厘米*10厘米,深3-5厘米栽。此外还可采用林间栽黄连,使遮荫在70%左右做自然天棚,方法同上。也可与高秆作物早熟的玉米间作,先播玉米,按株距30厘米开穴,插入畦的两旁,每穴3-4粒种子,定苗留一株苗,7月份玉米封垄,在畦中,玉米行间按行株距10厘米*10厘米栽黄连苗,玉米收后,在畦两旁搭100厘米高的架子把五米秆均匀放在架上遮荫,每年重新播种玉术,第二年株距40厘米,第三年50厘米,第四年60厘米,第五年60~100厘米。
(2)扦插繁殖
在种子或幼苗缺少的地区可采此法。即在黄连栽培5年后,提早于8~9月收获,收获后将黄连植株自根茎顶端以下0.1~0.13厘米处连茎叶摘下(剪),作插条用,随剪随栽。栽时应将叶柄全部埋入土中,只留叶片在外,并压紧即可。此方法的整地、做畦、施肥等与上相同,亦要5年才能收获。
3、田间管理
想使黄连高产优质关键在于田间管理,应注意追肥除草,栽后3~5天,有缺苗立刻补之,并要施肥、清粪水或猪粪水助苗成长,发根后一个月施硫酸铵7.5~10千克,10~11月每公顷施腐熟牛马粪30000~37500千克,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再撒一层薄熏土,以后每年春秋各施肥培土一次,春季每公顷施硫酸铵112.5~150千克或人粪尿或腐殖质上15000~22500千克,冬肥每公顷37500~60000千克腐熟牛马粪或饼肥过磷酸钙、石灰等。冬肥施后都要培熏土,3---4年后少施氮肥或不施氮肥。以磷、钾肥为主,注意收获前不能追肥。黄连从小苗至收获除草很重要,见草就除,小苗期用于拔,做到除草。除小、除净,除草同时注意培土,先薄后厚逐年增加,第二年1.5厘米厚,第三、四年1.5~3厘米厚。在管理中应注意调整遮荫度,3年内遮荫要经常检查,有缺遮荫者赶快遮上,遮荫逐年减少,如果是架子棚,在收获当年于种子收后,揭去遮荫材料,让黄连在日光下生长,使养分向根茎转化,使根充实,如做扦插繁殖材料的黄连,至收时才能扯棚,若林间栽黄连,栽后第三年开始砍修树枝,遮荫50%,第四年30%,第五年20%。
4、病害虫防治
(1)白粉病
多发生在当年新叶上,起雪白色粉,后呈水浸状,叶逐变红暗褐色。此时可用猪粪水追施,使苗返青,再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
(2)鼠害及兽害
黄连的兽敌很多,如鹿子、锦鸡、鼠类等。危害黄连嫩叶、花薹及种子,有的也危害根状茎,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4月的寒冷季节。防鼠可用磷化锌和玉米粉按1:20拌成毒饵撒于田间或鼠洞内。
5、采收加工
栽后第五年10~11月份收获。整株黄连挖出,抖掉泥沙,再将须根及地上部一起剪掉,须根及叶分别晒干,供兽用。根状茎单独烘干,炕时火力要均匀,开始时火力不宜太强,应徐徐加大,一般根状茎容易折断,断面呈甘草色时即可出炕,趁热放入槽笼里,推撞掉残存泥沙、须根及叶柄即得成品。
三、水泥养鸡技术?
直接养就行地面垫一些米糠锯末 稻壳就行了
四、高山养鸡技术?
1、选址。鸡场宜选在背风向阳的山凹处,有草有树,树可遮荫乘凉,草可采食。在干燥处建成冬暖夏凉的简易鸡舍。
2、饲喂。在饮食上面,可以喂一些青饲料,饮水的话,需要保证水质的干净。每天喂食的地点需要固定好,可以有一个声音,让它们听口号,以后听到这个声音,它们就会过来吃食物。
五、虫子养鸡技术?
人为养殖常见的一些动物饲料虫类,比如黄粉虫,鸡群常抓的蚯蚓、蝇蛆。人工育虫,这样才能满足鸡群的取食。一般使用麦糠、秸秆、杂草来育虫。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坑,长宽都是两米,在里面铺上秸秆、稻草,铺30厘米厚。往草上泼洒尿肥,然后用泥土封住,每天倒一些淘米水之类的。一段时间以后会生长出虫子。
六、圈养鸡技术?
鸡可以圈养但是也要给他足够的空间活动不然鸡容易瘫痪,一般一平方米四核养两只鸡
七、果园养鸡技术?
在果园养鸡,可以充分利用果园的空间资源、饲料资源,节约成本,获取高效益。
而且养出的鸡肉质好,市场畅销。品种选择 果园养鸡是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因其生长环境较为粗放?熏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勤于觅食的地方鸡种进行饲养。园地选择 养鸡果园要求离开村庄一定距离,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地为沙质土壤,未被传染病和寄生虫污染,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果园应有充足的水源供鸡饮用,要求水质好,未受过污染,无异味。鸡舍建造 在果园中间地段,选择避风平坦处建高约2米,跨度5~6米,长10~30米的简易鸡舍。地面铺沙土或浇水泥,鸡舍饲养密度约为每平方米20只,每舍养1000~3000只为宜,鸡舍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放养方法 雏鸡放入果园前5天,料槽和饮水器放在距鸡舍约1米处,使其熟悉环境,仍按正常育雏方式饲喂,以后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天气晴好时,清晨将鸡群放出鸡舍,傍晚将鸡群赶回舍内。雨天,果园有高大果树遮雨,而且鸡的羽毛已经丰满时,可以将鸡舍门打开,任其自由进出活动;若果树尚小,没法避雨,则不宜将鸡放出。气候突变,应及时将鸡唤回。鸡群可在每天早晨放牧前先喂给适量配合饲料,傍晚将鸡召回后再补饲1次。补饲量依季节而异,秋冬季节果园杂草和昆虫少,可适当增加补饲量,春夏季节则可适当减少补饲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鸡群疫苗接种一般在晚上鸡群归舍后进行。注意事项 在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将鸡群驱赶到安全地方避开。喷药后遇到大雨,避开2~3天,喷药后天晴,避开4~5天,以防鸡采食喷过农药的树叶和青草等中毒。一批鸡养成后,及时清理果园,地面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消毒。果园每养一批鸡要间隔一段时间再养,或另找一片果园饲养,实行轮放。八、黄连翘的种植技术?
1、选土整地
连翘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向阳或缓坡地带种植比较好,在选地时选择微酸和盐碱地都可以,育苗的话最好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沙质土壤,这样有利于连翘的生长。
2、播种
连翘可采用播种法来种植,可春播或冬播,春播一般在4月份,冬播在11月,温度适宜的时候有利于连翘种子发芽,所以每个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播种连翘。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1-2天,之后就可以播种了,播种时覆土不宜过深,播种后保持温度和土壤湿润,连翘种子大约7天左右就会出芽,幼苗长到3-5公分的时候就可以间苗或定苗,之后进行大田培养。
3、定植
定期时先要在种植穴内施足底肥,以土杂肥和复合肥为宜,然后再种植连翘苗,种植时要保证连翘的根系舒展,然后慢慢回填土壤,覆土要高于穴面,避免穴土下沉。
4、管理
连翘在生长期的时候要注意浇水,为了避免土壤板结,我们还要经常进行松土、除草,定植存活每年需除草一次。连翘喜湿润环境,但忌涝,浇水的时候要浇透,雨季还要注意排水。结合松土除草,我们还要给连翘施肥,幼树每株2公斤肥料,结果树每株10公斤肥料,花期前可施肥一次,修剪后施肥一次。连翘苗在生长期的时候还要进行修剪,夏季对其摘心,促发新枝。
九、岩黄连种植技术?
1.种植地的选择与整理
黄连林下种植,可选择坡度较大,土壤深厚的常绿阔叶林做种植基地,以阴坡半阴坡山场、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最佳。
种植前精细整地,拣除石块和杂草树根树枝及杂物,整平作畦,畦宽1-1.5米,沟宽0.25米,深0.15米,畦面隆起成龟背形,可防积水。整地时注意水土保持,不能深翻伤及林木。
2黄连的育苗与移栽
种子育苗后当年需要移栽,移栽后再次培育二年,算三年种植,种植后第五年即可收获。
黄连种子细小,每亩5公斤即可。于10-11月掺细土20倍播撒,确保播种均匀。播后苗床稍加镇压,床面覆盖稻草,第二年春天除去,以利种子发芽出土。3-4月幼苗1-2片真叶时需要间苗,保留株距1厘米左右即可。间苗后淋施一次粪水,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幼苗培育三年就可以种植了。种植可在2-3月进行,此后的雨季可补植。三年生苗木健壮,种植以后成活率高,易发苗,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可在早晚或阴天进行,株行距各10公分左右,用铲刀开穴,把幼苗叶片以下三分之二放入,随即覆土压实即可。
3.种植后田间管理
苗期圃地杂草生长较快,头两年每年需根据情况拔草3-5次。第三年以后每年除草2-3次。第五年除草一次。除草时勿伤及苗木,同时对树木枝桠适度清理。
种植后的黄连需要在栽后施一次稀薄粪水,既促苗成活,又能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当年9-10月和第二、三、四年3-4月和9-10月各施肥1次。春季多施速效肥,秋季以施缓释肥为主。在第二、三、四年秋季施肥后应培土,用细腐殖质土均匀于表面,厚约1-3厘米。
4.黄连的采收与加工
黄连栽后第五年就可以收获了,也可在第四年收获,但第四年收获产量明显较低。收获可在11月上旬左右进行。过早采收,根含水量多,不充实,迟至次年春季,植株抽空开花,根茎空,产量较低且品质低劣。采收应选择晴天,挖起全株,抖干净泥土,剪下须根和叶片,即可获得鲜根茎,将根茎、须根和叶片分别收集。
鲜黄连不可用水清洗,应直接干燥,注意把控温度,不能过高,要勤翻动,干到易折断时即可。种植5年的黄连亩产可达100-150公斤,丰产地块可达250-300公斤。须根、叶片收集后经干燥,也可药用售卖。
黄连喜阴喜湿喜肥,在海拔较高、腐殖质土丰富的深山区林下种植最为适宜,气候干燥、土壤瘠薄、易积水的地区需要规避,不能东施效颦,盲目种植。
十、川黄连种植技术?
一、生长习性 黄连喜湿润凉爽气候,忌强光暴晒。对土壤要求“上松下紧实”—即上土层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下土层为保水保肥力较强的粘土为好。喜水肥、怕干旱。
二、整地与施肥 选低山阴坡或半阴坡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 种 黄连生产上用种子繁殖。多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也可分株繁殖。播种期为秋季的10~11月。育苗 黄连种子属低温型,且休眠期长达9个月以上。需经低温处理才能打破休眠而发芽。种子一经干燥,便丧失发芽能力。因此,方法是将刚采收的黄连种子按1:3的比例与湿砂拌匀,装入木箱,放入地下窖内贮存。或将刚采收的黄连种子放入冰箱内,在0~6℃低温下贮存180天。然后将处理后的黄连种子均匀地撒播于整好的畦面上。松动土层,使土盖没种子。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4公斤。移栽 一般在清明前后,夏季5~6月和秋季9~10月进行。将生长2~3年的黄连苗,按行株距10×1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分株繁殖 将3~4年生的黄连分枝从根茎处分开,选留1厘米的根茎连苗作为分株苗。 然后按行株距15×15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四、田间管理 黄连忌强光暴晒,故对播种后的黄连田要搭棚遮荫。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也可用50%扑草净、25%敌草隆、10%除草醚等进行化学除草。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因黄连生长期较长,应于每年的立秋前后追肥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冬季在黄连畦面上撒一层土杂肥。黄连自第二年起抽苔开花,除留种株植外,应剪除花枝,以防养份消耗,促使地下根茎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黄连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可于发病初期用粉宁锈防治。炭疽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星期一次,连用三次。白绢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500倍液喷雾防治。每星期一次,连用三次。另有列当寄生黄连根部,吸取汁液,危害黄连生长。发现时,可连根带土一起挖除。或在列当种子未成熟前,将列当铲除。害虫主要是蛞蝓咬食黄连叶片,防治时可用蔬菜做成毒饵诱杀。
六、收获与加工 黄连一般于栽后5~6年的立冬前后采收。将刨出的黄连地下根茎,剪去叶炳,洗去泥沙,烘干即可入药出售。亩产量200~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