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没有一些关于脱贫与小康的作文素材?
(一)脱贫与小康主题的名言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民众也劳累了,要好好休息;爱护城中的民众,来安抚四方。)
4.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5.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6.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
7.河北的山山岭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
8.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有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9.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人民日报》)
更多作文素材,可以加寨主QQ:1825203284,看作文素材墙。
(二)脱贫与小康主题的典例
1.罗甸经验
位于贵州南部的罗甸,年平均气温接近20℃,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罗甸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方向,主攻菜、果、药等优势产业,从贫困山区变成生态示范基地,为全国贫困山区脱贫探索了新道路。
2.十八洞村经验
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一山一水勘实地、挨家挨户访实情,引导年轻人搞乡村旅游、中老年人养牛羊、留守妇女做传统苗绣、村集体成立矿泉水厂……短短几年,昔日贫穷落后的苗寨旧貌换新颜。
3.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年来,李保国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太行山区。他坚持把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困,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4.高德容带领独龙江乡脱贫
云南独龙江乡,退休“老县长”高德荣借山就势,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果草种植培训基地,助推独龙族整族脱贫,一跃跨千年。
5.黄大发:脱贫战场上的“新愚公”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6.中国脱贫成就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更多作文素材,可以加寨主QQ:1825203284,看作文素材墙。
(三)脱贫主题的观点
观点一: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顽固堡垒,面对高山阻断、大河阻隔,中国何以敢于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何以创造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
1.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走出观念上的贫困,激发“我要富”的动力,全国各个脱贫攻坚战场,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同立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足“黄土变金”的信心,汇聚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
2.靠的是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到“走田埂、爬陡坡”,无数扶贫干部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
3.靠的是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主动请缨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观点二:决胜脱贫攻坚的价值和信仰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85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这样展望一个可爱的中国。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
1.我们坚信,“贫困的最后堡垒”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彻底攻克。
2.我们坚信,每个奋斗者的人生价值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3.我们坚信,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淬炼升华。
4.我们坚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步伐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激越铿锵。
1.更多适用于作文的素材,请关注寨主的微信公众号:中高考作文
2.也可以关注我解读作文的微信公众号:作文导写
3.如果需要素材文档,请加寨主微信:yuwenlizhaizhu
二、怎样实现小康社会和脱贫?
我国第一个百年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实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不全面的,只能做到整体上实现小康,整体上脱贫。
三、可持续脱贫,致富奔小康怎么解释?
可持续脱贫即能稳定脱贫,脱贫后的稳定性较强,有各方面的保障,不易返贫。致富奔小康即实现了富裕的目标,进入到小康生活。
四、龙岩脱贫致富小康村是哪里?
洋畲村,是福建龙岩市新罗区的一个小村落,全村只有96户342人。1999年以前,这里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进入新世纪,该村投入大量资金修路,大力发展毛竹和柑橘种植,做大做强生态休闲旅游。如今,村民全部搬进了别墅,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3110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特色村、中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五、脱贫奔小康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因素是消除贫困户,农民增收,农村人家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幸福感增强。
六、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句?
下一句可以是财源广进福寿长。是指积极努力地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使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各种行业都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全家和睦顺利,府寿绵长的意思。
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小康生活的界定,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包括物质生活状况: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包括空气、交通、水质、绿化等方面;社会环境状况:包括社会秩序、生活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内容。
七、哪一年说的脱贫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12年十八大提出。
1、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诀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我们必须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新思想,精准施策帮扶深度贫困户,切实做到脱贫、摘帽、奔小康。
2、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精准。现在是攻坚克难的非常时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需要的是我们精准施策以超常之力攻坚。努力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记,真正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3、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就是要致富,修多元产业发展之“路”,同时也应转变旧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农特产品,有时行销,有时滞销,只发展一种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此时要引导贫困户走多元发展的道路,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八、脱贫攻坚战:中国如何通过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是中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15年启动以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不仅彰显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能力,也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在脱贫攻坚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它的核心理念是因户因人施策,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机制,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 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确保精准施策
- 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资金精准使用
- 建立健全扶贫工作责任体系,确保精准到户
- 建立健全扶贫效果评估机制,确保精准脱贫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
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引下,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
-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年至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下降到556万人,年均减贫1000多万人,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 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变。大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 脱贫攻坚经验为全球减贫提供借鉴。中国的脱贫经验,特别是精准扶贫理念和做法,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脱贫攻坚的启示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以下启示:
- 政治决心和制度优势是关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体现了强大的政治决心和动员能力。同时,中国的制度优势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 精准扶贫是关键举措。中国的精准扶贫理念和做法,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确保了扶贫资金和政策的精准使用。
- 多方协同是关键。中国动员了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而努力。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通过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启示,相信您对如何推进本国的减贫事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
九、从贫困到小康 - 一位精准脱贫移民的生活故事
贫困是一道历史性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在中国脱贫攻坚战中,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大量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其中,精准脱贫移民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位精准脱贫移民的亲身经历,感受他从贫困到小康的人生蜕变。
从深山到新家园 - 一段艰辛的脱贫路
张建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家位于偏远的大山深处,土地贫瘠,生活非常艰辛。小时候,张建军经常饿着肚子上学,连一个苹果都吃不起。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贫困,过上体面的生活。
2014年,当地政府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张建军一家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政府为他们提供了搬迁补助,安排他们搬到了离城镇较近的安置点。这里不仅有稳定的工作机会,基础设施也比原来好很多。通过政府的帮助,张建军一家终于摆脱了贫困的窠臼。
适应新生活 - 从打零工到自主创业
搬到新家园后,张建军开始了适应新生活的历程。最初,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但是,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很快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成为一名熟练的建筑工人。收入的稳定增加,让他有了更多的积蓄。
2018年,张建军凭借自己的积蓄,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小型装修公司。凭借出色的工艺和热情的服务,公司很快在当地打响了知名度。如今,张建军已经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主,带领着一支专业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装修服务。
小康生活的理想与现实
对于曾经的贫困户张建军来说,如今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他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够为自己规划未来。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谈及当下的生活,张建军由衷地感叹:"要不是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我恐怕现在还在深山里艰难度日。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是我从前所无法想象的。"
通过张建军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精准脱贫移民无疑为许多贫困户带来了新的hope。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让他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向小康生活的转变。这不仅改变了他们个人的命运,也为整个贫困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相信,只要 continue 保持这股势头,中国的脱贫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通过了解一位精准脱贫移民的故事,相信您对如何通过政策支持与自身努力,实现从贫困到小康的蜕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脱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缔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富裕的美好明天。
十、探寻大别山的脱贫之路:从贫困到小康的蜕变历程
大别山地处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称。这片神奇的山川孕育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同时也曾是国内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下,大别山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走向小康社会,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蜕变。让我们一起探寻大别山脱贫之路的点点滴滴,见证这片神奇山川的华丽转身。
大别山的贫困根源
大别山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之历史上频繁的战乱和自然灾害,使得大别山地区长期陷于贫困落后的境地。贫困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进步。
在这片贫困的土地上,许多农民世代生活在贫困线下,缺乏脱贫的机会和渠道。他们靠种植一些低效农作物维持生计,生活水平极其贫困。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期。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
2015年,党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这为大别山地区的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动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针对大别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通信、供水等条件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 实施教育扶贫,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 实施医疗扶贫,确保贫困群众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搬迁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别山地区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别山的蜕变历程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别山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更加便利,通信网络更加发达。一些偏远山区的村庄也逐步摆脱了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等,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一些贫困户通过参与这些产业项目,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华丽转身。
此外,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政策的实施,也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医疗保障水平,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易地扶贫搬迁更是让一些贫困户摆脱了恶劣的居住环境,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过上了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别山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0.2%下降到2020年的不足1%,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的目标。这片曾经贫困落后的山区,如今已经成为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结语
大别山地区的脱贫攻坚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大别山地区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华丽转身,为全国脱贫攻坚事业树立了一个生动的典范。这不仅让大别山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也为中国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让我们为大别山的蜕变点赞,并相信在未来,这片神奇的山川必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更深入地了解大别山地区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推动祖国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