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泥丁虫养殖技术?
泥丁,又叫“泥虫”,是生活在海滩中的螨形生物,广泛分布于北部湾海域。整年都可采挖,尤其是到了重阳秋高气爽季节,个体较大,海边人成群结队下滩采挖用来做美味食材。
泥丁虫的养殖方法:
泥丁虫本地人又叫它“土钉”
1.选养殖基地:
泥丁养殖一定要不受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所有要选比较好的地方。
2.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主要是农家肥、豆粕等发酵所产生的微生物,既经济又简单且易得,正常情况下,从投苗到成熟采收只需一年时间。
3.采挖:“土钉”整年都可采挖,尤其是到了重阳,秋高气爽季节,个体较大,海边人成群结队下滩采挖,凭着滩面留下的小虫孔,用特制的三角形虫锄,翻开表层的泥土寻找带粉青色泥土的虫道,轻轻浅挖,就可采挖到“土钉”。
泥丁是一种滋阴补肾的健康食品。可腌制、凉拌、滚汤、滚粥等。特别爽甜。
“土钉冻”是用一种生活于有淡水注入的海边浅滩咸草地里的小型星虫加工制成的。把洗净的泥钉放入锅内加水、食盐煮熟,拌些葱花,冷却后汤汁自然胶冻即成土钉冻。银灰透明,入口不腻,清淡可口,盛产于福建省漳湾镇。
二、泥虫工厂化养殖技术?
泥虫刚开始可以小规模养殖,等掌握技术了,再大量投入资本,工厂化大规模养殖。
1、盆养可选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高度在15厘米以上,直径45厘米以上,内置饲养土便可直接养殖。种卵也可采用盆孵化,孵化出的幼虫可按大小分盆饲养。盆养适合小规模养殖,投资少,操作方便,移动灵活。缺点是温湿度难控制,产出效益低。
2、缸养:缸养一般适用于不加温或稍加温的养殖形式,选用内壁光滑的瓦盆、缸盆,高度不超过1米,一半或部分埋入地下,饲养土可放置厘米厚,春秋季节温度在020度时可稍加温缩短土鳖虫的冬眠期。优点是地下温湿度平衡稳定,土鳖生长得好、寿命长、产出质量好。缺点是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低,易受鼠害。
3、池养平面池养是立体温室池养的前身。用砖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成方形的高厘米的池子,留走道1米,两边砌池子或室内全砌上池子,上铺木板走动操作。四周内壁上缘在粉刷的同时用水泥浆粘上68厘米宽的玻璃条(没有玻璃条可用厚薄膜代替),以防土鳖翻跑。可加温养殖,门窗及四周墙壁要封闭性能良好,以防鼠害、蚁害。优点是虫子生长良好,管理方便,投资少。缺点是周期长,单位面积利用率低。
4、立体池养我们倡导的是较先进的温室立体化养殖模式。其优点是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产出快,效益高。但投资大,建100平方米的立体饲养池约需资金元左右。养殖户要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养殖形式。人工养殖土鳖虫的过程中,加温养殖可缩短土鳖虫的生长周期三分之二。虽然加温提高部分养殖成本,但比起所产生的效益便显得微不足道。立体池养更需要加温,由于立体养殖土鳖虫入土不深,在寒冷的冬腊月土鳖虫经受不住四周架空的寒冷而出现死亡。立体池养的具体要求与做法是一、房屋。建立体饲养池的房子要不漏雨,四周墙体完好,平顶、尖顶都行。如地势较低,可环房外挖水沟排水。房屋高度一般在2.6米以上,宽度3.6米左右,长度8——12米为佳。原来门窗不在走道正中的应设法改在正中,宽度不超过1米,窗高不超过1.5米,门高不超过2米。
二、墙体。泥砖、红砖、水泥砖墙均可,但应单面用水泥砂浆粉刷。在房屋的两头留下门窗后用立砖砌两个隔层墙,墙间间隙5——10厘米。砌隔层墙时,每隔一段距离砌顶砖顶住原来的老墙,以防隔墙倒塌。也有的只砌一个隔层墙,空层中放入珍珠岩。这样状态下的土鳖虫房冬暖夏凉,常年状态如地下室,能保证土鳖一年四季正常生长。
三、池体。在砌好隔层墙后,根据房屋内所剩面积留出走道1米。设计饲养池板的尺寸(池板尺寸不宜过大,一般在1平方米左右),饲养池板的厚度3——3.5厘米,定好尺寸后用钢筋混凝土浇制,选用4毫米的钢筋。池板浇制保养好后便可砌制立体池。每层3块立砖(高约40厘0米),砌制一层后,内壁粉刷好,再铺另一层池板,可建6——7层,上面封顶,坑顶与房顶间隙铺上草或别的保温材料。在坑房走道一面留下19——20厘米的操作窗口。操作窗口上周粘上向坑池内伸出4厘米左右的硬性塑料纸,以防土鳖虫翻跑(注意这里不能用玻璃条,操作时玻璃条会划伤手臂)。坑房砌好后周边室内要粉刷,补上缝隙,防止鼠蚁进入。
四、加温设施。在饲养房内用砖砌1——2条地火龙。用蜂窝煤或原煤加温较为恰当。地火龙设置在平面上,热源从下向上缓缓升腾,即使炉子灭掉数小时,地火龙上仍有余热。燃烧炉可设置室外,也可设置在室内。在室内的炉子上应该设盖,以防煤气泄漏。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室外。
三、泥丁虫养殖?
1、放养时间:泥丁虫放养时间在清明节前后,每亩投苗50公斤,规格为每公斤400多条,苗种要求个体完整无伤,颜色为深褐色。放养宜选择晴天进行,池塘海水盐度在25‰左右,养殖水体与育苗盐度差不宜超过5‰。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条为宜,将苗种均匀散播于养殖块面上,让其自然钻入泥沙中。
2、池塘管理:泥丁虫苗种放养2~3天后,下塘检查苗种放养的成活率,发现成活率低,应立即补苗。以后每个星期都要下塘检查,水沟和堤坝要经常护理。夏季及时疏通沟道,把块面平整成“马路形”,不使块面积水,使块面结实起来,形成稳定的生活环境,便于泥丁虫的生长。
3、水位调节:泥丁虫养成期根据气候变化情况注意调节水位,春秋季天气暖和蓄浅水,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加深水位,一般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月干塘2~3天,利用干塘之机,下塘清除鱼、虾、蟹及浒苔等敌害生物。泥丁虫养殖期间根据池塘情况,可适当进行施肥繁殖藻类或投喂一些人工饵料,作为补充饵料。
四、泥猛养殖技术?
以下是泥猛鱼的养殖技术,
1场地。养殖池塘水深保持1到2米为最佳。
2.盐度。在14到32的盐度中均适合其生长,22左右的盐度为最佳,有微淡水注入的养殖区生长则较快。
3.放养密度。选购体长2厘米左右的鱼苗,按400尾每平方米的密度放养,可根据水质条件做适当调整。
4.水温。.适宜的水温是22到29度,海南的气候较为适宜其生长。
9.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有条件设为微流水养殖,则效果更好,pH维持在7到8之间,溶解氧5毫克每升以上。
5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经过人工驯化后也能食配合饲料。
6.在投苗下塘的早期应以藻类食物为主,特别是异枝麒麟菜刚生长出来的芽。
7.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的适当肥度和透明度,严防池水长青苔,池壁四周发现有长青苔时可人工捡掉。
五、泥丁养殖技术?
泥丁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软体动物,养殖技术如下:1. 场地选择:选择远离污染、安静且水质良好的地方进行养殖。2. 养殖池设计:设计长方形养殖池,池底平坦,有利于泥丁生长。3. 养殖密度:根据场地条件和泥丁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养殖密度。4. 饲料投喂:以新鲜的小鱼、小虾、蚯蚓等为食,每天投喂2-3次。5.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更换水,防止水质恶化。6.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泥丁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7. 日常管理:每天巡查养殖场,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总之,在泥丁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场地选择、养殖池设计、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确保泥丁健康生长。
六、泥赣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它对土质的要求不严,但是最好养殖在疏松透气、土质深厚和肥沃的沙质土壤中,土壤的pH值在6.7-7.8之间最为适宜。还可以在土壤里面添加适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更加有利于它生长。、
七、赤虫养殖技术?
看你养的孔雀鱼多大,如果是刚出生的,可以喂煮熟的蛋黄,然后用水化开小颗粒,每次不要太多,避免污染水质.
喂养洄水也行,就是买来鱼虫,然后用清水去过滤,里面会有些小鱼虫,要适合鱼嘴吞食的大小。(吃活食生长得快,健康,体色艳丽).饲料可以去卖鱼的地方询问(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或者是干鱼虫)剩饵需抽出,兑换沉淀后的老水。还要掌握好饲养温度,18-26度左右最适合孔雀鱼成长。光照不要长时间照射。
八、水蛭虫养殖技术?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九、柴虫养殖技术?
在云南1年主要发生2代,即越冬代和夏秋代。
由于越冬虫态因温湿度不同而形成世代重叠,在咖啡园全年均有成虫活动。
越冬代的幼虫和成虫在寄主茎内越冬,翌年3~5月出孔交尾产卵,入侵树干产生夏秋代,夏秋代7-9月化蛹,羽化出孔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入侵茎干。 扩展资料: 养殖方法: 1、死亡率还是比较高,一般是拿当时采集时的木屑和木块拿回来养,木屑和木块要压紧,做到木屑和木块没有空隙。 2、保持湿度,湿度为手捏感觉的出湿但不会滴水,下来即可,当然木块越大就越好。 3、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干湿程度都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代数。
4、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或果实、菌类等,有的不需补充营养。
十、大麦虫养殖技术?
规模生产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大麦虫必须进行工厂化规模生产。实现大麦虫的工厂化规模生产,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良种(品种);(2)饲料;(3)饲养器具;(4)环境条件控制;(5)防疫;(6)工艺流程及其参数的确定。
良种选育与培育
在任何养殖业或种植业中,品种对生产的效应都是巨大的。在大麦虫生产中,品种效应同样十分重要。没有好的种源则无法进行大规模或工厂化养殖。
饲料
①大麦虫精料配方:大麦虫是杂食性昆虫,精料可用麦麸70%、玉米粉10%、面粉5%、豆渣3%、细米糠10%、白唐2%配制。青饲料可用菜叶、瓜果皮、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等。
②饲料—腐屑(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
大麦虫幼虫、成虫均喜食偏干燥的饲料,饲料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为宜。
留种群体全程饲喂酵化麦麸或其它配合精料;生产群体孵化后10天内饲喂酵化麦麸(0.2斤),以后饲喂酵化糠粉30~40天(2.5~3.0斤),然后再饲喂酵化麦麸10天(0.3~0.5斤)。
饲养设备
进行大麦虫工厂化规模生产必须具备以下基础饲养设备:
(1)饲养场地:工厂化规模生产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但为了集约化管理,最好相近连片,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所用房间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水泥抹平地面,粉刷一新,以达到防鼠、灭蚁、阻挡壁虎、保持清洁的目的。场地使用前要用高锰酸钾泡水;100-0.002消毒
(2)标准饲养盘:工厂化规模生产要求饲养器具规格一致,以便于确定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我公司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初步把大麦虫的饲养盒定为:外径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到12厘米,内径长78.5厘米、宽38.5厘米、高12厘米,饲养盘底面可用三胶板或五胶板。可以保证大麦虫幼虫、成虫不会沿壁爬出。为了节约成本,也可利用旧木料自行制作木盘,但规格必须与上述标准相统一。
(3)饲养架: 为了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我公司建议饲养架的长度为4米、高两米、宽度为40工分为好。
为了实用和降低成本,在农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保证标准尺寸的前提下,自行设计。
(4)分离筛:分别备制20目、40目、50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做框制成分离筛,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
(5)产卵盘:产卵盘与标准饲养盘规格统一,便于确定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6)孵化箱和羽化箱:大麦虫的卵和蛹,在发育过程中外观上是静止不动的。为了保证其最适温度和湿度需求,并防止蚁、螨、鼠、壁虎等天敌的侵袭,我们设计制作了孵化箱和羽化箱。箱内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两层之间的距离是饲养盘高度的1.5倍,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湿。
(7)其它 :另外还需准备好温度计、湿度计、旧报纸或糙纸还有清扫用具
环境控制
大麦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存在一个最适范围。在所有环境因子中,以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最大。所以,将大麦虫控制在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温度下,是实现大麦虫工厂化规模生产高产、稳定的有利保证。大麦虫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每个月要用生石灰在场地角落,走道消毒2天后清除。
防疫
(1)饲养室内必须严防蚂蚁、苍蝇、蟑螂、老鼠、壁虎等天敌进入。
(2)室内严禁放置农药。
(3)及时清除死亡虫体,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
(4)严禁饲料中积水或于饲养盘中见水珠。
(5)病害的预防。6;用具每月要消毒
养殖流程
(1)幼虫和成虫的饲料投放:幼虫和成虫的饲养均在统一规格的标准饲养盘中进行,只是依饲养目的不同所用饲料配方不同。幼虫的饲养有留种和生产两种,成虫的饲养只有留种繁育一种。
生产采收用幼虫的饲料,应在确定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蒸煮,并辅加添加剂、诱食剂,以促进幼虫采食,加速生长。留种幼虫和产卵成虫的饲料应以保证其营养富足及产卵营养需要(产卵期长、活力高)为目的。
(2)卵的收集与孵化: 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糙纸,上铺0.3~0.5厘米厚饲料(或虫粪),每盒中投放600只成虫(400雌性,200雄性),成虫即将卵均匀产布于产卵纸上,每张纸上2天即可产10000~15000粒卵。每隔两天取出一次产卵纸,即制作成卵卡。另有部分虫卵散落于饲料中,可以忽略不计,也可用作孵化时的覆盖物。
将卵卡纸置于另一个标准饲养盘中,做成孵化盘。先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铺设一层废旧纸张(报纸、纸巾纸、包装用纸、糙纸等),上面覆盖0.5厘米厚麸皮,其上放置第一张卵卡。在第一张卵卡上,再覆盖0.5厘米厚麸皮,中间加置3~4根短支撑棍,上面放置第二张卵卡。如此反复,每盘中放置4张卵卡,共计约400000~600000粒卵。然后将孵化盘置于孵化箱中(孵化箱见文后附图),1星期后取出,送入生产车间。
(3)蛹的收集与羽化:大麦虫的羽化率一般都能达到97%以上,只有极为少数体质很弱或受伤的老幼虫会在羽化过程中死亡, 化蛹要单独放开
(4)饲养种群密度:大麦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的面积密度一般保持在3.5~6kg/m2之间。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越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一些。成虫面积密度一般1000~12000头/m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