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养殖苗种放养规格是怎样的?

一、成鱼养殖苗种放养规格是怎样的?

罗非鱼成鱼养殖一般都是当年放养,当年收获。所以,鱼种放养规格一般在3~10厘米。这样的鱼种成活率高,养成的商品鱼规格也较大,经济效益显著。鱼种过小,则成活率低,商品规格小,经济效益差。目前,我国罗非鱼养殖的鱼种规格主要有早繁苗种、当年夏花种和越冬鱼种三种:

(1)早繁苗种 在3月底至4月底繁殖的鱼苗,4月底至5月初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鱼种。它比正常繁殖的鱼种提早1~1.5个月放养,从5月中旬饲养到10月底收获,平均体重可达400~700克。

(2)当年夏花种 在5月初至6月初繁殖的鱼苗,6月中、下旬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鱼种。这种鱼种生产数量多,成本低,当年放养,当年可养成商品鱼,适合大规模饲养成鱼的要求。

(3)越冬鱼种 去年繁殖中、晚期的鱼苗,在越冬前集中培育至5~10厘米后,移入越冬池过冬,到当年的3月底或5月初,作为成鱼养殖的鱼种。其规格相对较大,体质好,成活率高,如果放养合理,在当年8月底、9月初就可达到500克/尾以上的商品规格。养殖越冬鱼种,养成的商品规格大,还可根据市场要求,在罗非鱼大量上市前,甚至夏季,其他鱼产品上市淡季上市,商品价值高。越冬鱼种由于经过越冬保种,鱼种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为满足向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批量成鱼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这一方式。

二、加州鲈鱼成鱼网箱养殖苗种如何放养?

鲈鱼前期的话每隔7~10天用5分筛子筛选。中期的话每隔10~15天用7分筛子筛选后进入6号网箱,养至6月底7月初用9分筛子筛选后放入8号网箱。大约养殖20~30天,用1.3寸筛子筛选后放入10号网箱进行成鱼养殖即可。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了。

三、鱼池如何放养泥鳅呢?

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丝蚯蚓、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拦成块状投喂。

养殖成鳅,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泥鳅吃得太多不易消化。一天喂2次,早上6-7及下午1时投喂。日投喂量为鳅体重的7-8%。可根据泥鳅的吃食情况有所增减。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将下层泥上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如发现泥鳅出现肠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现象,应立即换水。每10天换水1次。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扩展资料:生活习性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四、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五、泥鳅放养密度多少合适?

投苗密度1500〜2000尾/平方米合适

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 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80尾/平方米。

六、泥鳅混养泥鳅的放养的方法是什么呢?

保持水的清洁,喂米饭或者普通的鱼食就可以。 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养鳝池投放泥鳅的目的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城市居民和没有条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养。 “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投放种苗。

七、谁知道泥鳅养殖有市场吗?

那就要看你准备养到多大的了。有两种规格:

一,是半斤以上甚至一两斤以上的,这种只有东北(冬天吃,即中国典型的冬补);韩国、日本(这俩夏天吃,是他们所谓的夏补)。这种大规格东北人即使冬补也吃不多,毕竟现在中国富了,比韩国日本都有钱了,吃的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边有海参,比这个高档多了),所以真正的买家还是韩国日本。虽然说韩国日本没咱中国有钱,但他们惜命,怕死,花钱抠门儿,所以对吃的东西检测得严格得要死。关键是泥鳅这玩意儿密度小了没利润,密度稍一大就多病,又是皮肤呼吸,很多药都不能用。所以抗生素农药都用得蛮多的。所以老是被韩国日本那群怕死鬼检查出来,一检查出来就出口限制,一限制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前年我去连云港赣榆(国内面积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据当地人说已经三年亏本卖了。

二,就是60~80条一斤的规格了。这个规格现在正在升温!因为这是内销,中国人自己吃的。中国吃东西讲究首先是味道,其次才是营养。泥鳅还真是这个十公分左右的规格才最为细嫩可口。现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都喜欢拿这个规格吃火锅。吃法虽然单一,但短时间内我感觉没有品种能代替之。这就是品种优势,密度很高,产量不算低。关键是成本低,当然利润没有其他品种高,但好在两广海南冬天也能养。而且周期短,可以作为其他养殖品种养殖间隙的一个交替缓冲。

八、泥鳅可以在缸里面养殖吗你?

泥鳅可以放在鱼缸里养。 鱼缸池底需要铺15厘米至20厘米厚的肥泥,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九、泥鳅几月份放养比较合适?

 泥鳅放养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时间安排:(1)泥鳅苗卵黄囊吸收完后2~3天放养。(2)泥鳅苗浮出10~15天,体长1厘米左右时放养。   以下是秋冬季泥鳅养殖管理要点   秋冬季池塘养殖泥鳅管理好坏关系到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投喂,催肥增膘 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增膘的关键时期,应充分投喂;水温15℃以上,泥鳅摄食仍较旺盛,饲料投喂仍不可放松;水温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这一时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以提高泥鳅对饲料的利用率。水温低于10℃,晴天中午仍有泥鳅上浮觅食时,应坚持少量投喂。   搭建温棚,防寒保暖 水温低于10℃时,泥鳅生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生长,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泥鳅生长期。具体做法是,当水温在15℃左右时,在泥鳅养殖池四周插竹竿,做成拱棚架形,上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泥鳅生长期一个多月。适合于水面较小的池塘推广应用。   采取措施,安全越冬 自然越冬的露天池塘,每年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开始停止摄食,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露天池塘泥鳅的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干池越冬,泥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泥鳅进入池底泥土中后,在泥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泥鳅窒息死亡。泥土较干时可扒开覆盖物喷水润湿,不可在覆盖物上喷水。二是深水越冬,即在泥鳅进入越冬期前,将池塘水位升高至1米左右,让泥鳅钻入水下泥土中进行冬眠越冬。越冬期间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水,防止因水位过浅而导致泥鳅冻死。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冰封导致泥鳅缺氧窒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十、鱼池里放养泥鳅好不好?

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味道鲜美的淡水鱼类,可以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水体中生长,包括鱼池。

鱼池里放养泥鳅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水质恶化,提供营养促进其他鱼类的生长。但是,放养泥鳅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泥鳅可能会咬伤其他鱼类的鳞片或皮肤,导致感染。泥鳅也可能会捕食其他鱼类的幼鱼,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放养泥鳅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其对池塘其他生物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