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萍养殖模式中芜萍是如何培育?

一、芜萍养殖模式中芜萍是如何培育?

芜萍又称瓢沙、无根萍和粒萍,是芜萍科无根萍属水生植物,无根和茎,为椭圆形或卵形绿色粒状体,以芽孢繁殖。天暖时浮生水面,天冷(20℃以下)时下沉水底。芜萍培养简易、产量高、营养丰富。芜萍不但是草鱼鱼种最喜吃的饵料,而且也是青鱼、鲤鱼、鲫鱼、鳊鱼、鳙鱼等鱼种的优良辅助饲料。  芜萍适宜在静水环境中生长,所以芜萍培养塘应选择在避风处,面积334~667平方米的池塘为好。塘泥要肥厚,塘内水深1.3~1.5米。培养塘要求不漏水。  在长江流域,芜萍塘通常在3月下旬着手整理,先把塘水排干,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75千克,清除野鱼。清塘一周后投放基肥,瘦池一般施用腐熟猪粪或羊粪250~350千克。也可用人、马、牛等粪尿代替。4月中旬投放芜萍种,新辟的芜萍塘每667平方米需放15~20千克种芜萍。如果上年养过芜萍的塘,不需放种芜萍;上年养过芜萍后又养过鱼的塘,每667平方米需补放种芜萍5~10千克。芜萍生长适宜温度为22℃~32℃,水温在27℃左右,其生长最为迅速,水温低于20℃或高于35℃,生长缓慢。  芜萍生长要求有充足的氮肥,但不宜过多,多了芜萍会变黄而影响生长,故施肥应少量多次。培养过程中的芜萍以颗粒大、颜色深绿为好,如发现颗粒小,颜色黄绿,说明水体缺肥,应施追肥,平均每天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5~75千克,也可隔4~6天施放无机肥料l次,每次施硫酸铵或碳酸氢铵1~2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平时每收获l次施l次肥料,施用粪肥量约等于芜萍的收获量。另外,还要加强管理,经常清除池中蛙卵、蝌蚪,每天早、中、晚向芜萍上泼水,翻动芜萍,防止腐烂,促其加快繁殖。炎夏强光高温对芜萍生长不利,但到秋季温度适宜时又能很快繁殖生长,水温在22℃~32℃时,每667平方米日产量l00~150千克,全年产量5 000- 10 000千克。  芜萍的收取,根据生长情况,每天早晨或午后,用草绳或竹竿将芜萍围拢起来,用捞网捞取。每次捞取的数量不能超过塘内芜萍总量的60%。  芜萍保种越冬方法:一般到霜降前后,就不再收取芜萍,其随温度下降沉底,这时可用药物带水清除池中野杂鱼,以利芜萍安全越冬。至翌年3~4月份水温上升后,芜萍又从池底陆续漂浮水面。另一种方法是在霜降前后捞起芜萍装入带有淤泥的坛中,淤泥和芜萍各占一半拌和,用稻草封好坛1:3沉入水深不浅于1米的池底越冬,到翌年将芜萍连泥倒人培养池。芜萍的长途运输也可采用此方法。

二、泥鳅可以在缸里面养殖吗你?

泥鳅可以放在鱼缸里养。 鱼缸池底需要铺15厘米至20厘米厚的肥泥,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三、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四、在农村养殖泥鳅赚钱吗?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池塘沼泽多,山洞山涧多,均有利于改造成养殖香鳅池。香鳅市场价格高,饲养方便,技术成熟,具有好项目应有的大众消费基础

养殖场总体布局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宽为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池塘的水质不好

当然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泥鳅常常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很多人都知道泥鳅可以吃,但不知道泥鳅也可以作为观赏的动物

无论是家庭少量饲养泥鳅,还是专门的饲养场养殖,饲养泥鳅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所以养殖泥鳅是不错的项目 如果考虑好了 谨慎投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希望可以帮到你 也欢迎你关注我 我会定期分享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谢谢

五、谁知道泥鳅养殖有市场吗?

那就要看你准备养到多大的了。有两种规格:

一,是半斤以上甚至一两斤以上的,这种只有东北(冬天吃,即中国典型的冬补);韩国、日本(这俩夏天吃,是他们所谓的夏补)。这种大规格东北人即使冬补也吃不多,毕竟现在中国富了,比韩国日本都有钱了,吃的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边有海参,比这个高档多了),所以真正的买家还是韩国日本。虽然说韩国日本没咱中国有钱,但他们惜命,怕死,花钱抠门儿,所以对吃的东西检测得严格得要死。关键是泥鳅这玩意儿密度小了没利润,密度稍一大就多病,又是皮肤呼吸,很多药都不能用。所以抗生素农药都用得蛮多的。所以老是被韩国日本那群怕死鬼检查出来,一检查出来就出口限制,一限制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前年我去连云港赣榆(国内面积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据当地人说已经三年亏本卖了。

二,就是60~80条一斤的规格了。这个规格现在正在升温!因为这是内销,中国人自己吃的。中国吃东西讲究首先是味道,其次才是营养。泥鳅还真是这个十公分左右的规格才最为细嫩可口。现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都喜欢拿这个规格吃火锅。吃法虽然单一,但短时间内我感觉没有品种能代替之。这就是品种优势,密度很高,产量不算低。关键是成本低,当然利润没有其他品种高,但好在两广海南冬天也能养。而且周期短,可以作为其他养殖品种养殖间隙的一个交替缓冲。

六、在合肥如何养殖东北小泥鳅?

在合肥养殖东北小泥鳅方法:

1、 池塘养殖

池塘分两种,分一般自然泥塘和人造池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泥鳅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一般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长方型,东西走向为最好,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为了便于管理和投饲料,池水太深太浅都不好,50厘米较理想。适合大规模养殖,一般亩产效益3万元以上。

2、 稻田养殖

稻田养殖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主要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宽35厘米,深20-30厘米,鱼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害,一般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一般亩产效益在5000元以上。

3、专业养殖

利用农田、荒地建造标准化池塘,一般面积2-3亩一个池,长方形,东西走向,南北窄,日照光线好,便于管理。池深1米到1.2米,水深60-70厘米,四周用网子围起来,防止泥鳅逃跑和有害动物的侵害。池子设计进出水口,便于换水使用。每亩投放500公斤左右5-8厘米鳅苗,效益亩产3万元。此种模式适合专业户,大面积养殖,产量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公司主要推广的模式

七、宁波泥鳅养殖基地在什么地方

宁波泥鳅养殖基地在什么地方

宁波是中国著名的渔业城市之一,也以其泥鳅养殖而闻名。泥鳅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矿物质,被誉为“江南鳅鱼第一品”。众所周知,泥鳅的养殖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宁波泥鳅养殖基地在哪里呢?

宁波泥鳅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宁海、鄞州、慈溪等地。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水质,为泥鳅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下是一些宁波泥鳅养殖基地的介绍:

1. 宁海泥鳅养殖基地

宁海是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泥鳅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宁海泥鳅养殖基地位于宁海市境内的一些山区和水库附近,拥有较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基地充分利用山泉水和水库水进行养殖,确保了泥鳅的生长质量和产量。而且,基地还引进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将养殖与科技相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益。

宁海泥鳅养殖基地的泥鳅品种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金泥鳅、南泥鳅、江南泥鳅等。这些泥鳅品种在宁海的基地内进行精细化的养殖,充分保留了其原有的特色和优点。宁海泥鳅的肉质鲜嫩、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 鄞州泥鳅养殖基地

鄞州是宁波市的一个行政区,也是宁波泥鳅养殖的重要地区之一。鄞州泥鳅养殖基地分布在该地区的一些河流、湖泊和池塘中,这些水域拥有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饵料资源,非常适宜泥鳅的生长繁殖。

鄞州泥鳅养殖基地注重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基地采用循环养殖系统,实现了水的节约利用和废水的净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基地还注重泥鳅的饲养管理,合理配备饲料和进行科学的喂养计划,提高了泥鳅的养殖效益。

3. 慈溪泥鳅养殖基地

慈溪是宁波市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泥鳅养殖的重要产区。慈溪泥鳅养殖基地位于该地区的一些农田、水池和溪流旁,地理位置优越,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慈溪泥鳅养殖基地以其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模式而闻名。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养殖设施和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此外,基地还注重提高泥鳅的品质和品种改良,引进了一些改良型的泥鳅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结论

总而言之,宁波泥鳅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宁海、鄞州、慈溪等地,这些地区具备优越的地理和水文条件,为泥鳅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生产基础。宁波的泥鳅养殖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如果您对宁波的泥鳅感兴趣,不妨前往相关的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亲身体验泥鳅养殖的魅力。

八、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

1、鳅池建设。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2、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池;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扩展资料:

九、如何养殖泥鳅?

方法多样,但总体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是:养殖池的准备,水的处理,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充足的养殖池,大小要根据泥鳅的数量和大小合理安排。其次,水质的处理也非常关键,泥鳅需要新鲜的水源和合适的水温。接下来就是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要选择健康的泥鳅,并按照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比如,要注意泥鳅的饵料、喂养量和时间等方面。总体而言,泥鳅的养殖需要细心耐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泥鳅的质量。

十、泥鳅如何养殖?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