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米巴虫的养殖技术?
阿米巴原虫生活于水、泥土或腐败有机物中,滋养体以细菌为主,二分裂方式增殖,并可形成包囊。福氏纳格里原虫(N.fowlere)的阿米巴型可以成囊,但鞭毛型则不能。
福氏纳格里阿米巴为嗜热性,其滋养体在37—45℃时生长最佳,0~4℃迅速死亡。包囊抵抗力较强,在51—65℃8个月仍有活力,在-20℃能生存4个月以上。包囊还能耐受高浓度游离氯。
二、养殖猪儿虫的技术?
猪儿虫是一种长约五厘米的小虫,全身墨绿,肥敦敦胖乎乎,头部两根红色的须角,为天蚕的幼虫(又可称为“菜青虫”),昆虫纲中最常见的一目,大多栖居在鲜嫩的青菜叶上,啃食青菜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儿虫的危害和防治吧!
猪儿虫的农业危害
猪儿虫危害农作物的叶肉,2龄前只能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口累累,重则仅剩叶脉,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包心,造成减产。此外,虫粪污染花菜球茎,降低商品价值。在白菜上,虫口还能导致软腐病。
猪儿虫的发生规律
猪儿虫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黑龙江每年发生3~4代,河北为4~5代,以蛹在秋季寄主植物附近的篱笆、风障、树干上及杂草或残枝落叶间越冬。成虫白天活动,中午前后活动最盛,卵多散产于叶正面。春夏之交和秋季是幼虫主要发生期,防治不及时常将全田植株叶片吃光,仅留下主脉和叶柄。
猪儿虫的防治方法
1、在板蓝根田内套种甘蓝或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诱成虫产卵,再集中杀灭幼虫,秋季收获后及时翻耕。
2、低龄幼虫发生初期喷洒苏芸金杆菌800~1000倍液或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每亩用20幼虫单位,对猪儿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最好在傍晚。
3、注意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保护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凤蝶金小峰等天敌。
4、在绒茧蜂发生盛期用每克含活孢子数100亿以上的青虫菌,或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5、幼虫发生盛期可选用20%天达灭幼脲悬浮剂8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喷雾2~3次。
三、黄昏虫的养殖技术?
1粉虫可以代替蚯蚓、蝇蛆作为黄鳝、对虾、河蟹的活饵料。黄粉虫营养价值很高,据报道,黄粉虫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黄粉虫养殖技术简单,一人可管理几十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以立体生产。黄粉虫无臭味,可以在居室中养殖。成本低,1.5~2千克麦麸可以养成0.5千克黄粉虫。
2黄粉虫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在长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黄粉虫幼虫和成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较为活跃。成虫虽然有翅,但绝大多数不飞跃,即使个别的飞跃,也飞不远。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活动不分白天黑夜,但夜里多于白天。1次交配需几小时,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15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多数为150~200粒。卵粘于容器底部或饲料上。成虫的寿命3~4个月。
3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便可孵出。为了缩短卵的孵化时间,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幼虫经过17~19眠,大约75~200天的饲养,一般体长达到30毫米,体粗达到8毫米,最大个体长33毫米,粗8.5毫米。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温度为25~29℃,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幼虫很耐干旱,最适湿度为80~85%。末眠幼虫化为蛹,蛹光身睡在饲料堆里,并无茧包被。蛹有时自行活动,将要羽化为成虫时,不时地左右旋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便可脱掉蛹衣羽化为成虫。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25~30℃时6~8天可羽化。
4黄粉虫的培育技术比较简单,根据生产需要可进行大面积的工厂化培育或小型的家庭培育。
1.工厂化培育: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大规模提供黄粉虫作为饵料。适合黄鳝、鳖等的养殖需要。工厂化养殖的方式是在室内进行的,饲养室的门窗要装上纱窗,防止敌害进入。房内安排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铁)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每层放置1个饲养槽,槽的大小与木架相适应。饲养槽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若用木板做槽,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裱贴,使其光滑,防止黄粉虫爬出。
四、血虫的养殖技术?
血虫:是蚊子的幼虫,血红色,细长的,可以在水中游动,血虫是虫子形状的,像特别细的蚕,长一公分左右,粗细只有大头针那样。
血虫还分为:1)大血虫,是摇蚊的幼虫,个体较大,一般体长在1.5—2.5cm,体长条形,分节,血红色,色红艳;
2)小血虫,又叫江米虫,个体小,色暗红;
3)还有的带硬壳,不能喂观赏鱼,那是用来垂钓的。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和洁净的。红虫是鱼类最好的饵料,含有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设有专营养殖场。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虫种一齐取回,置于瓦盆或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放人大盆晒2—3天,除去漂白粉和其它物质后再用。每隔一天换一次水。
五、赤虫养殖技术?
看你养的孔雀鱼多大,如果是刚出生的,可以喂煮熟的蛋黄,然后用水化开小颗粒,每次不要太多,避免污染水质.
喂养洄水也行,就是买来鱼虫,然后用清水去过滤,里面会有些小鱼虫,要适合鱼嘴吞食的大小。(吃活食生长得快,健康,体色艳丽).饲料可以去卖鱼的地方询问(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或者是干鱼虫)剩饵需抽出,兑换沉淀后的老水。还要掌握好饲养温度,18-26度左右最适合孔雀鱼成长。光照不要长时间照射。
六、水蛭虫养殖技术?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七、柴虫养殖技术?
在云南1年主要发生2代,即越冬代和夏秋代。
由于越冬虫态因温湿度不同而形成世代重叠,在咖啡园全年均有成虫活动。
越冬代的幼虫和成虫在寄主茎内越冬,翌年3~5月出孔交尾产卵,入侵树干产生夏秋代,夏秋代7-9月化蛹,羽化出孔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入侵茎干。 扩展资料: 养殖方法: 1、死亡率还是比较高,一般是拿当时采集时的木屑和木块拿回来养,木屑和木块要压紧,做到木屑和木块没有空隙。 2、保持湿度,湿度为手捏感觉的出湿但不会滴水,下来即可,当然木块越大就越好。 3、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干湿程度都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代数。
4、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或果实、菌类等,有的不需补充营养。
八、大麦虫养殖技术?
规模生产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大麦虫必须进行工厂化规模生产。实现大麦虫的工厂化规模生产,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良种(品种);(2)饲料;(3)饲养器具;(4)环境条件控制;(5)防疫;(6)工艺流程及其参数的确定。
良种选育与培育
在任何养殖业或种植业中,品种对生产的效应都是巨大的。在大麦虫生产中,品种效应同样十分重要。没有好的种源则无法进行大规模或工厂化养殖。
饲料
①大麦虫精料配方:大麦虫是杂食性昆虫,精料可用麦麸70%、玉米粉10%、面粉5%、豆渣3%、细米糠10%、白唐2%配制。青饲料可用菜叶、瓜果皮、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等。
②饲料—腐屑(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
大麦虫幼虫、成虫均喜食偏干燥的饲料,饲料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为宜。
留种群体全程饲喂酵化麦麸或其它配合精料;生产群体孵化后10天内饲喂酵化麦麸(0.2斤),以后饲喂酵化糠粉30~40天(2.5~3.0斤),然后再饲喂酵化麦麸10天(0.3~0.5斤)。
饲养设备
进行大麦虫工厂化规模生产必须具备以下基础饲养设备:
(1)饲养场地:工厂化规模生产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但为了集约化管理,最好相近连片,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所用房间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水泥抹平地面,粉刷一新,以达到防鼠、灭蚁、阻挡壁虎、保持清洁的目的。场地使用前要用高锰酸钾泡水;100-0.002消毒
(2)标准饲养盘:工厂化规模生产要求饲养器具规格一致,以便于确定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我公司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初步把大麦虫的饲养盒定为:外径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到12厘米,内径长78.5厘米、宽38.5厘米、高12厘米,饲养盘底面可用三胶板或五胶板。可以保证大麦虫幼虫、成虫不会沿壁爬出。为了节约成本,也可利用旧木料自行制作木盘,但规格必须与上述标准相统一。
(3)饲养架: 为了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我公司建议饲养架的长度为4米、高两米、宽度为40工分为好。
为了实用和降低成本,在农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保证标准尺寸的前提下,自行设计。
(4)分离筛:分别备制20目、40目、50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做框制成分离筛,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
(5)产卵盘:产卵盘与标准饲养盘规格统一,便于确定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6)孵化箱和羽化箱:大麦虫的卵和蛹,在发育过程中外观上是静止不动的。为了保证其最适温度和湿度需求,并防止蚁、螨、鼠、壁虎等天敌的侵袭,我们设计制作了孵化箱和羽化箱。箱内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两层之间的距离是饲养盘高度的1.5倍,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湿。
(7)其它 :另外还需准备好温度计、湿度计、旧报纸或糙纸还有清扫用具
环境控制
大麦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存在一个最适范围。在所有环境因子中,以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最大。所以,将大麦虫控制在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温度下,是实现大麦虫工厂化规模生产高产、稳定的有利保证。大麦虫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每个月要用生石灰在场地角落,走道消毒2天后清除。
防疫
(1)饲养室内必须严防蚂蚁、苍蝇、蟑螂、老鼠、壁虎等天敌进入。
(2)室内严禁放置农药。
(3)及时清除死亡虫体,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
(4)严禁饲料中积水或于饲养盘中见水珠。
(5)病害的预防。6;用具每月要消毒
养殖流程
(1)幼虫和成虫的饲料投放:幼虫和成虫的饲养均在统一规格的标准饲养盘中进行,只是依饲养目的不同所用饲料配方不同。幼虫的饲养有留种和生产两种,成虫的饲养只有留种繁育一种。
生产采收用幼虫的饲料,应在确定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蒸煮,并辅加添加剂、诱食剂,以促进幼虫采食,加速生长。留种幼虫和产卵成虫的饲料应以保证其营养富足及产卵营养需要(产卵期长、活力高)为目的。
(2)卵的收集与孵化: 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糙纸,上铺0.3~0.5厘米厚饲料(或虫粪),每盒中投放600只成虫(400雌性,200雄性),成虫即将卵均匀产布于产卵纸上,每张纸上2天即可产10000~15000粒卵。每隔两天取出一次产卵纸,即制作成卵卡。另有部分虫卵散落于饲料中,可以忽略不计,也可用作孵化时的覆盖物。
将卵卡纸置于另一个标准饲养盘中,做成孵化盘。先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铺设一层废旧纸张(报纸、纸巾纸、包装用纸、糙纸等),上面覆盖0.5厘米厚麸皮,其上放置第一张卵卡。在第一张卵卡上,再覆盖0.5厘米厚麸皮,中间加置3~4根短支撑棍,上面放置第二张卵卡。如此反复,每盘中放置4张卵卡,共计约400000~600000粒卵。然后将孵化盘置于孵化箱中(孵化箱见文后附图),1星期后取出,送入生产车间。
(3)蛹的收集与羽化:大麦虫的羽化率一般都能达到97%以上,只有极为少数体质很弱或受伤的老幼虫会在羽化过程中死亡, 化蛹要单独放开
(4)饲养种群密度:大麦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的面积密度一般保持在3.5~6kg/m2之间。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越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一些。成虫面积密度一般1000~12000头/m2之间。
九、海虫养殖技术?
养殖时,对水质要求不高。除含有强酸,强碱或混有其他毒物的海水外,一般海水中均可正常生活。水体要保持流动状态,可在滩涂上养殖,也可在水池中蓄养。滩涂养值要避开河口区域。池内养殖须在池中装置气面,盖上沙,沙粒径为0.5—2.0毫米,沙厚度以淹没气石为度。要有进出水孔,以利水流动。养殖时要不断充水充气。种虫最好预先采集,经一段时间蓄养,这样种虫体健,生殖力高。
十、全虫养殖技术?
2、全虫选择
在选择全虫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尽肯能的就近引种,因为远距离引种全虫可能会因为环境、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水土不服,导致死亡,所以就近引种在这方面可以得到保障,其次就是要选择性格比较温顺的健壮的表皮以及身体内部都没有损伤或者是没有病虫害的全虫用作种蝎,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全虫的皮肤表面的颜色要比较均匀。
3、饲养密度
全虫饲养的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情况下全虫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全虫的正常繁殖,而全虫养殖的密度也不宜过大,我们都知道全虫的攻击力是比较强的,在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所以正常来说每平方米养殖全虫最好是不超过五百只,刚出生的全虫不超过四千只,再大一点的全虫不超过三千只,而成年的全虫不能超过两千只,所以要合理的进行分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