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生产力指标是?

一、农业劳动生产力指标是?

农业劳动生产力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劳动者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态度和精神状况,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状况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农业劳动组织形式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水平,土壤的肥沃程度,农业气候状况,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其他自然条件等。

二、衡量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指标?

回答如下:衡量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2. 每人均GDP:将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家总人口平均分配,反映了国家人均经济水平。

3. 劳动生产率:衡量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产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财富增加。

4. 资本生产率:衡量单位资本投入所创造的产出。资本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资本投入创造的财富增加。

5. 多因素生产率:衡量多种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共同作用下的产出水平。多因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多种要素投入所创造的财富增加。

6. 劳动参与率:衡量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即劳动力参与就业或经营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7. 投资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资水平,即固定资本形成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8. 科技创新指数:衡量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科研经费投入、专利数量、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

以上指标可以综合考量,以全面评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三、农业生产力特征?

答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以地域性为例,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为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不同的动植物在生产发育过程中,对于热量、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建议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

四、什么在农业生产力?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减轻从事农业的体力,提高农民增收的效益。

五、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叫物质生产力。它的三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依次可以知道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就是:先进而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连片肥沃土地、高素质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最终表现就是生产出优质的、满足民众生活需要的农产品。

六、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基本途径?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七、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

农业生产力的增长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取决于生产力质的根本变化,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世纪是世界各国先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要按农业生产力发展规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实现了从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传统农业还处于长期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至国家成立前夕,农业生产力已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工业化的严重障碍,也是中国贫困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了经济繁荣,也为了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曾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力。

八、农业碳排放指标?

农业碳排放量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制定碳减排计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并以测算结果为基础,从农业用地、禽畜养殖和农业能源三个方面构造农业碳排放衍生指标,采用基于动态自然权重的TOPSIS法对各省农业低碳化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由2006年的91096万t下降至2008年的83521万t,此后稳步增加至2016年的92192万t。农业非能源碳排放量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84%以上,土壤管理是农业非能源碳排放的第一来源。省际农业碳排放衍生指标异质性较强,农业低碳化水平整体不高。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和环境部门开展低碳农业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九、农业保险 效益指标?

 小麦、玉米保险保额为500元/亩,实际物化成本为550元/亩,保额接近物化成本;花生保险保额为400元/亩,实际物化成本为390元/亩;马铃薯保险保额为1000元/亩,实际物化成本为980元/亩;育肥猪保险保额为500元/头,实际物化成本1150元/头,保额为物化成本的43%左右;能繁母猪保险保额为1000元/头,实际物化成本3300元/头,保额为物化成本的30%左右;奶牛保险保额为5000元/头,实际市场价格均在万元以上。

十、农业面源污染的指标?

农业面源产生的有机物的COD、总N、总P是污染物负荷主要来源,村镇生活污水、农业固体废弃物、农田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暴雨径流为主要面源污染,其主要指标有:

1.村镇生活污水污染

1.1人均用水量

1.2地表径流和稻田渗漏污染负荷

2.农村固体废弃物

2.1生活垃圾

2.2种植业固体废弃物

2.3养殖业固体废弃物(包括水产养殖):

2.4人的粪便

2.5建筑固体废弃物

3.农村施肥

4.台地水土和水土流失引起的N、P流失

5.暴雨径流N、P污染物转移特征与污染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