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项目评估的评估原则?
农业项目评估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综合评价、比较择优的原则,是投资项目评估必须坚持的原则。
(3)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原则。项目的实物形态、价值形态、计算范围、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也要具有可比性,另外必须保持时间上的可比性。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二、如何评估企业和部门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
生产主管需要随时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要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要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此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能力评估指标 1.生产能力的种类 2.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3.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 二.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固定资产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三、不同类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差异三、农业项目评估的目的?
农业项目依据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要求,在项目实施前,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农业项目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并确定项目在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对项目操作需要的各类准备工作进行确认,有助于控制顶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农业项目需要评估吗?
农业项目需要评估,做可行性调查报告
五、农业推广需求评估方法?
农 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方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评价的方式 单位自评 专家评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评价的方法 对比法(比较分析法) 调查法 会见法 直接观察法 自我评价法 总结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对比法(比较分析法) 平行对比法(比较分析法) 分组对比法 反映不同效果的指标系列并列进行比较,以评定其经济效果的大小,从而便于择优的方法 按照一定标志,将评价对象进行分组并按组计算指标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调查法 全面调查 随机抽样调查 典型抽样调查 涉及调查对象人数较少,应尽可能对总体进行全面调查 在全面调查力所不及,或预期抽样误差不大的情况下采用此法。
侧重于探索事物的规律性、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 问卷调查 与调查对象不直接接触,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考试调查 了解其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查阅技术资料 第7单元 农业推广工作的
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措施?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
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
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
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七、农业固碳价值评估方法?
评价森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方法有: 1.生物量法。通过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取得实测数据,建立一套标准的测量参数和生物量数据库,用样地数据得到植被的平均碳密度,然后用每一种植被的碳密度与面积相乘,估算生态系统的碳量。 2.蓄积量法。对森林主要树种抽样实测,计算出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平均容量(t/m³),根据森林总蓄积量求出生物量,再根据生物量与碳量的转换系数求森林的固碳量。 3.以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为基础的生物量清单法。首先计算出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乔木层的碳贮存密度(pc,mgc/hm²)。然后再根据乔木层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估算出各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总生物质碳贮量。 4.涡旋相关法。是一种微气象技术。主要是在林冠上方直接测定CO2的涡流传递速率,从而计算出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固定CO2量的方法。 5.驰豫涡旋积累法。用维声速风速仪、红外线CO2分析仪等仪器测定和计算。 6.箱式法。植被的一部分套装在一个密闭的测定室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就是CO2通量。 7.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测定方法。土壤碳密度=土壤体积×土壤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1.724;土壤储量=土壤各亚类面积×土壤平均厚度×土壤平均容重×转换系数。
八、农业产业项目评估意见?
以营利为目的,生态休闲农业园,首先是考虑位置,交通便利,再有就是竞争力。现在各类的农家乐,生态园,遍布了大城市周围。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新颖性,多元化,吸引力,甚至规模,及网络化,作为基础,还要考虑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爱好,生活习惯,以需求为导向,做好环保工作
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政策背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
当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
二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
三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提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能力。
十、形成农业生产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
物质要素
物质要素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载体和基础要素。离开物质要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会存在。
物质要素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载体和基础要素。离开物质要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会存在。物质要素大体分为10类:
劳动力,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服务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的劳动者,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体和能动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劳动者对其它各类要素的有效利用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海洋及各种水面,主要是农耕地、草原和森林。土地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载体,其它所有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土地转化为农产品的产出能力。保护土地资源,提高耕地地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根本措施。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空中的水汽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物质循环的介质和动植物生存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要素。离开水资源,所有农业生产都难以进行。
种子,包括各种农作物种子和畜禽良种、优良树种和苗木。农业生产劳动的直接对象是具有生物机能的植物和动物,良种在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增产作用。种子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要素是人们公认的。
肥料,包括化学肥料、生物肥料及各种有机肥,为各种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参与农作物机体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合成。
生物防治药物,包括防治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各种农药、器具和方法,减少自然灾害和各种有害生物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农业机械,包括深翻、整地、播种、排灌、收获、运输等各种农业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能够确保农作物适时播种、灌水、排涝和收获,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农业机械是劳动力劳动技能的延伸、发挥和集成,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农产品市场,包括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包装、冷贮和交易场所及设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数量和比重逐渐加大,农产品的价值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市场。
农业信息体系,包括农产品产供销和农业科技的信息发布平台、信息接收反馈终端、信息硬件设施、信息软件系统等。这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的构成要素。
农产品加工,包括各种农产品和副产品的加工企业、设施、工艺,既是农业产后服务的延伸,又是农业价值升值的重要环节和农村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农产品加工排斥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外,农业提供给人们的只能是初级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农业生产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完整的农业生产链条就会被人为割断,农业利益就会大量向工商业流失,农业只能在低效益的圈子里徘徊。
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成的科技要素不能独立存在,它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科技要素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社会化服务,渗透到物质要素的各个部位和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要素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