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名词雅称?
1,夜晚也叫瞑昏
2,耳环在古代某些地区被称为“丁香”。
3,衔蝉是猫的别称;地厌是狗的别称。
4,酒的雅称:般若汤、碧蚁、天禄、玉液。
书信雅称:鸿雁、尺素。
茶的雅称:不夜侯。
5,十二月份的别称: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6,雪的雅称:琼芳、琼花、玉蝶、玉鸾、寒酥、凝雨。
牵牛花雅称:朝颜
茶的雅称:不夜侯
7,夫妻的别称:嘉耦、伉俪、鸾凤、妃耦、淑俪、贤耦、燕侣、鸳侣。
8,唐朝管小女孩叫小茶,嫩绿的茶叶尖儿以及盎然的朝气。
苦瓜:又叫半生瓜,因为当你回味过来苦瓜的滋味时,人生就已经走过一半了。
9,风的雅称:春风——和风 夏风——熏风 秋风——金风 冬风——朔风
10,龙眼古名骊珠
山竹,原名莽吉柿
梨古名甘棠,快果,玉乳,玉露,蜜父
海棠果,原名是红厚壳
苹果古名柰,又叫滔婆
二、圣古代名词,句子?
酒圣:杜康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医圣: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万密斋(被康熙皇帝封为“医圣”)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武圣:关羽草圣:张旭亚圣:孟轲(孟子)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张良宗圣:曾子复圣:颜回(孔子弟子)算圣:刘洪史圣:司马迁乐圣:李龟年文圣:欧阳修棋圣:黄龙士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药圣:李时珍(北药王:孙思邈;南药王:韦善俊)兵圣:孙武木圣(匠圣):鲁班智圣:东方朔剑圣:裴旻塑圣(雕圣):杨惠之字圣:许慎鬼圣:蒲松龄至圣:孔丘(孔子)辞圣:屈原述圣:子思子外科圣手:华佗七绝圣手:王昌龄
三、古代名词排序顺序?
1、《墨子》春秋时期墨翟所作,阐述了他的政治观点如兼爱,非攻,尚贤;
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作,老子姓李名耳,这是一部关于道家清静无为的经典之作;
3、《庄子》继老子之后,庄周继承发展了他的学说这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
4、《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荀子本人的思想很博,晚期偏向刑罚之道,他教的两个学生李斯跟韩非都是典型的法家代表;
5、《诗经》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典型的手法是“风 雅 颂”“赋 比 兴”,相传是孔子晚年编校的。
四、古代安排农业生产的书籍?
西汉的《泛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真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形容简陋的地方的古代名词?
[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
[蜗舍荆扉]象蜗牛壳似的房子,用荆条编的门户。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扉:门户。
[土阶茅屋]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织楚成门]形容房屋简陋。
[桑户棬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桑户桊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蓬户柴门]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六、古代名词活用动词的词类摘要?
驴不胜怒蹄之。蹄原指名词,指驴的蹄子,在这里表示动词,踢
七、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有铁锄、铁斧等,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棵来灌溉农田
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④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
⑤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水雄、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
八、古代名词供生是什么?
贡生[gòng shēng]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九、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
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1、“精耕细作”的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技术和人力,措施,细致耕作,以求产量最大化以备不测。
2、“精耕细作”模式的基本的呈现形式: 家—男女
3、“精耕细作”模式形成的条件:
(1)根本:生产力提高: (农具、技术、水利、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如: 铁犁牛耕,作物品种的培植与传播 、施肥技术、间作、一年两熟等。
(2)其他:
生产关系: 土地私有化与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的形成
农学理论、经验的积累指导:如:农著《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
人的因素: 民众的辛勤劳动;国家的惠农政策;水利、治河。
客观(环境) :安定统一 ;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等。
十、古代名词哪个是琵琶曲?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此曲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抒发了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感,曲调婉转细腻,缠绵惆怅。
在弹奏上充分发挥左手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在虚音、实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错配合中,运用弹、挑、泛等单音与拉、推、轮指等连指的巧妙穿插,使旋律更显委婉柔美,表现出“声声掩抑声声思”的情绪,表达了古代妇女受压抑的内心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