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现代大学有多少所?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本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
二、中国现代有多少座陵墓?
1、秦始皇皇陵,陕西临潼。
2、马王堆汉墓,湖南省长沙市。
3、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区。
4、明孝陵,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
5、济宁市曲阜明孔林,山东省济宁曲阜市。
6、黄帝陵,陕西延安市黄陵县。
7、清东陵,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8、唐乾陵,陕西省咸阳市乾县。
9、西夏王陵,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
10、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市伊金霍落旗境内。
11、南京市中山陵,南京市。
12、清西陵,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13、清昭陵,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
14、炎帝陵,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15、大河口西周墓地,山西翼城。
16、秦公一号大墓,陕西。
17、曾侯乙墓,湖北随州市擂鼓墩。
18、窦绾墓,河北。
19、邙山陵墓群,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
20、安阳高陵(曹操墓),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
21、曲村春秋晋国天马遗址,山西省曲沃、翼城两县接界处。
22、九连墩战国墓群,湖北省襄阳市吴店镇。
23、徐州狮子山汉墓,江苏省徐州市三环路。
24、西汉茂陵,陕西省咸阳市区与兴平市。
这些只是最有名的。
三、中国现代有多少亿人?
中国现在总人口是137053.69万人。
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现役军人共有133972.49万人;
香港人口是709.76万人,澳门人口是55.23万人;台湾人口是2316.21万人。
大陆是1339724852。近十年年均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
全国城镇人口比上次人口普查多出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上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3.46个百分点。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13%。
各年龄段占人口比例0-14岁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以上占13.26%,65岁以上占8.87% 不过实际上已经16亿多了。
四、中国现代农业生产
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生产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农业生产是指借助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过去,受制于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手段,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现代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通过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技手段,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其次,现代农业生产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传统农业生产往往面临着使用化肥农药的过量问题,而现代农业生产则可以通过科学施肥和精准农药使用等措施,降低农产品的农残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现代农业生产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现代农业生产也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尽管现代农业生产有着诸多优势和发展的机遇,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现代农业生产需要高度的资金投入。要实现现代农业生产,需要购买先进的农业设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许多农民来说,投资现代农业生产仍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人才。现代农业生产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需要懂得运用这些设备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技术人才供给相对不足,这对于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形成一定的制约。
另外,现代农业生产还需要克服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农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要改变这些观念和习惯并接受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帮助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设备和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其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和推广站点,向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农业知识普及,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认识和技能。
另外,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的监管和培育机制。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可以建立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合作组织,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结语
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才能够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的现代化。
五、中国现代书院有多少?有那些?
彭城书院 彭城书院是由作家、文化学者汉风发起,由徐州及全国多所大学的教授、专家、学者共同倡导成立的一所以复兴国学为己任,以“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思想交流”为宗旨的现代书院。
安陵书院 安陵书院始于清雍正九年(1731)。郴州永兴古号安陵,故名。初行教化之功,今倡知行道,以聚华 人之智。便江以风景驰名,湖岛形胜,安陵书院卧波其中,据地七十余亩。若夫置身其中,恍如穿越时空,置身明清之苏州园林,山水人文,一脉相和。书院倡扬中华文化之现代价值,以包容、精进之态,收藏种种珍贵典籍、智慧图书,并力行经济、文化、艺术之交流研讨,无论政者商贾、经济大家、文化贤达,但有所为者,均或邀呈创见,以济时用。台山书院 台山书院历经沧桑的台山书院,今古树虽稀仍参天,但白鹭已无影,名联也无踪。值得告慰人们的是,自1983年江川县职业中学在台山开办以后,台山四周已打起了围墙,对“台山书院”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台山书院”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江川的旅游景点之一 文石书院 位于马公镇东郊,是清代以前澎湖唯一的学府。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冬,贡生许应元在此提倡儒学,选育人才,并募款兴修学府,取名为“文石书院”。书院里原陈列图书史册极多,堂中祀奉文昌帝像以及朱熹、程颢、程颐、周敦颐、张载等五位宋代理学大师。当时书院担负着兴盛儒学的重任,是澎湖文化的发源地。中法战争时,书院被法军付之一炬。日据日期,这里改祀孔子,成为孔庙。明经书院 位于江西婺源。元皇庆元年(1312)胡淀建。捐田350亩,建屋200间。有大成殿、讲堂及斋舍等。其前有明诚、敬义二塾。知州黄维中聘胡炳文为山长入主教事,请于朝得赐额“明经书院”,国子司业吴澄有记。历10年而“学者盈千人,遂上其名数于官,造州学大成殿”,“一时弦诵之盛,盖甲于东南”。后任山长有余元启、李惟诚、胡世佐。元至正十三年毁于兵。明成化十六年(1480),知县丁祐等重复,中作堂为讲道之所,左有祠以奉炳文,右为室以居诸生肄业者。学士程敏政有记。后圮。万历十二年(1584)邑侯万国钦率族人重修,邑人潘士藻记之。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合族移建于凤山东麓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不同?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区别:技术手段: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人力、畜力和简单的工具,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如机械化设备、化肥、农药、基因改造等。生产效率: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规模经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更倾向于大规模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专业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注重专业化生产,不同地区和农户可能专注于特定的农作物或养殖品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市场导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更紧密地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注重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环境影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如使用化肥和农药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污染,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的。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
七、什么是现代农业生产单元?
现代农业生产单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规范行距,利用导航作业。在此前提下,合理配置农机具,将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发挥到最大化,率先实现现代农业的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
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沿用“梨树模式”下的4种种植方式,即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方式、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方式、玉米秸秆覆盖原垄种植方式和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方式。其使用农事服务软件系统,内嵌作业流程,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按时提醒,电子合同领用任务、一键完成,作业效果全程可见。
八、农业生产有多少种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它涵盖了农田耕种、养殖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这些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1. 农田耕种
农田耕种是最为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通过土地的耕种,人们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这些农作物不仅可以作为人们的主要粮食来源,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饲料等多个领域。
2. 养殖畜牧
除了农田耕种,养殖畜牧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通过人工饲养动物,人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畜牧产品,如牛肉、猪肉、禽蛋等。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还可以用于皮革、毛织品等的加工和生产。
3. 渔业
渔业是指通过捕捞、养殖等方式获取水产资源的产业。在许多海洋和淡水湖泊中,人们通过捕捞鱼类、贝类等水产品,满足了人们对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渔业也可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沿海地区和渔村的经济发展。
4. 其他农业生产方式
除了上述提到的农田耕种、养殖畜牧和渔业,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果树种植:人们通过种植果树来获得各种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蔬菜种植:人们通过种植蔬菜来获得各种蔬菜,如番茄、黄瓜、胡萝卜等。蔬菜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花卉种植:人们通过种植花卉来增添生活情趣和装饰环境。花卉对于美化城市、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不可或缺。通过加工,人们可以将农产品转化为更多的细分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注重土地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这些不同的生产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市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产品。
九、中国现代艺术有哪些?
有绘画,书法,戏曲,音乐,园林。
十、中国盛事有哪些现代?
1”文景之治” - 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黄老之道, 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 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 框框少, 日子好过..
2. ”武帝盛世” - 接下来应是”武帝盛世”, 但其和文景之治刚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征战, 虽大汉威名远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过得不轻松.且武帝干预经济, 所有赚钱的生意如盐, 铁都要自己做, 搞垄断经营, 典型的与民争利. 不过, 这段时期大汉在邻国面前的确威风八面. 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对外强硬时期. 说盛世也不为过.
3. “昭宣中兴”- 汉昭帝和汉宣帝则既不象文景那么柔,也不象武帝那么硬. 比较平均, 对内讲法制, 体恤百姓疾苦. 轻傜薄赋. 对外也打仗, 但规模不太大.“昭宣中兴”算得上好时期.
4. “光武中兴”-光武帝建立政权前很会打仗, 但当上皇帝后却尽量避免战争. 以柔治国, 和文景一样, 百姓日子好过, 但对外比较软, 不过凭借西汉打下的威风, 邻国倒也不敢侵犯.
5. “明章之治”-汉明帝与汉章帝在东汉算是不错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时间也短一些.
至此, 汉朝的盛世算是结束, 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400年的混战时期. 基本没有盛世, 虽在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发展期, 但西晋朝王朝极其腐败, 和现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会好过.不过, 这期间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 “元嘉之治”-指南宋文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发展期, 虽不能与前面几个盛世相提并论, 但相对于当时天下纷争, 这也算是难得的好局面.
400年的战乱结束后, 中国开始进入了又一个大场面.
7.“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并迅速拔乱反正. 国家马上走上正轨. 而文帝厉行节约, 并以身作则, 实在是当今贪官的一面好镜子. 不过百姓日子虽然好过, 但由于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胆, 过得很不踏实.
8. “贞观之治”- 这应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国方面发展生产, 轻傜薄赋, 与民休养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来.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政治上颇有民主风气, 听得进不同意见, 不会因为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而护短. 如在当代做领导人, 定能带领中国走向民主.在国际上, 四面出击, 逐渐建立了大唐的领导地位, 而在打败对手之后, 并不赶尽杀绝, 能以比较平等的方式对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较少. 各国都承认唐朝的大国地位, 这很象今天的美国. 只是三征高丽, 居然没有取胜,
有点遗憾.
9. “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在继承父亲留下的强大国家和文武能臣后,在皇后武则天的协助下,使“贞观之治”的盛世得以延续,下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10. “开元盛世” –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继续发扬光大, 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后半段经安史之乱, 迅速破产.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场面结束了, 中国又进入了一个纷乱的五代十国, 不过也有偶尔的好时候.
11. “长兴之治” – 这是一个很短的时期, 前后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样的一个乱世. 有这么一个时期, 很难得,后唐明宗李嗣源虽没文化, 但人不错.
纷乱过后, 中国进入了统一的时期.
12. “咸平之治” – 指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 北宋经济非常发达, 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资,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 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
13. “永乐盛世” –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错, 百姓生活还算可以, 对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国威, 同时积极与外界沟通,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比汉朝的张骞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经都大很多.
14. “仁宣之治” -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乐业, 仁宣很象汉代的文景. 但时间短.
15.”弘治中兴” –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懒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个例外. 勤政爱民, 把走向没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兴”名符其实.
16. “康乾盛世” –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两下子, 这么大版图的一个国家. 居然能这么有效的治理. 这一点,汉唐都有所不如. 对外基本没有败仗, 对内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过, 毕竟是亡国奴生活, 遭受歧视, 受气是免不了的.
17万历中兴
万历中兴乃明朝中叶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其中兴之势主要归功于张居正在朝政上的政绩。整个万历,即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在位1572年-1620年)之在位年,凡四十八年之久,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张居正领导下的改革,使明朝军事振兴,国家用度充裕。万历初期,太仓藏粟达1300万石,国库积银六七百万两,每下愈况的明王朝日见转机,是明朝中叶以来最好的时期,史称“万历中兴”。
18同光中兴
咸丰去世以后,中国进入一个特定时期,就是“同光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经济进入中国,多少也刺激了一下中国的经济。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太后。两宫垂帘听政,太后、军机与地方大员共同治理,所以改年号叫“同治”。慈禧太后绝对不是个一般人。她具有极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有极强的政治才能。她赶上了同光中兴,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但她当时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挽救这个国家。这个中兴应该说是很难与前面相比。还好当时的大臣群体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