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内环境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就是内环境。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首先提出内环境的概念的目的是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因此内环境这个词语是相对于外环境,并不是多余的。
内环境这个概念能显示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状态,于是又有了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这个概念,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个人认为区别两者在于理解的方向,内环境是一个空间性的概念,而细胞外液是物质性的概念。
参考《生理学》
二、什么叫“内环境”与“外环境”?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细胞外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次,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地方病研究中,把人体以外的环境如水、土、食物、地质、地貌等统称为外环境。三、内环境与外环境怎样区分?
内环境和外环境是生物体相对而言的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范围:内环境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的环境,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内部环境。外环境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环境,包括生物体周围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其他生物体。
2. 控制:内环境是由生物体的调节系统通过各种生理机制来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如体温、pH值、气体浓度、离子平衡等。外环境则无法由生物体直接控制,而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3. 目的: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为了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为其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外环境则提供了生物体获取营养、能量和进行交流的资源和机会。
4. 交互:生物体通过与外环境的交互来获取所需的物质和信息,并通过代谢和行为响应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的界面通常是通过生物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觉器官等结构和功能来实现。
总的来说,内环境是生物体内部的稳定环境,由生物体自身调节和控制;外环境则是生物体周围的环境,无法由生物体直接控制,但生物体通过与外环境的交互来适应和生存。
四、何为内环境,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五、ph与内环境浓度关系?
Ph与内环境浓度关系是:
1、正常人的pH通常在7.35~7.45,变化范围很小,这是因为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其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2、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进入血浆。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浆的pH影响不大。
3、同时血浆中增多二氧化碳又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通过增强呼吸运动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
4、这样,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六、与内环境稳态间接相关的系统?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是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生物身体中很多调节过程都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他们维持着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除此之外,辅助的系统是免疫系统,也就是说在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努力工作下,身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免除病原体的侵扰,维持内环境的自稳态。
七、内环境的酸碱度与什么有关?
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有关。
①细胞在代谢时会产生各类产物,这些产物会释放到内环境中,而它们会带有碱性或酸性,会影响内环境的酸碱性。如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
②外界物质会经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它们同样会带有酸碱性,如汽水。
八、内环境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
舱内温度和外界气温有何关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温度,因为同舱内经过高温以后,里面的温度就会产生大量的湿气,如果不适当的进行晾晒的话,就会产生霉变。
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三种:①干球温度法:在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加任何包被的情况下测出的温度为大气温度,俗称气温。②湿球温度法:用湿棉纱包裹温度计的水银球情况下测出的温度,为大气湿度饱和情况下的温度。③黑球温度法: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入一个直径为15厘米、外涂黑色的空心铜球的中心测得的温度,用以反映环境的热辐射状况。三种温度所反映的环境温度性质不同,使用时须说明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环境温度对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除温度高低外,还与环境中的湿度和风速等因素有关。
1、空气温度:即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空气中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这是空气中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的作用极小,只能使气温升高0.015~0.02℃。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势、海拔、天气和植被等有关。
3、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纬度、距海远近、海拔、云量和雨量等有关。
九、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解答解: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解答解: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十、内环境稳态的广义?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如各种离子的浓度、温度、酸碱度及渗透压等,在生理状况下变动范围很小,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一个是比较稳定的内环境。内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特点是其理化特性及其组成分的数量和性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为细胞提供一适宜的生活环境,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这是贝尔纳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稳态即相似的状态,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于本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是内环境恒定概念的引伸和发展。在坎农时期,稳态主要指内环境是可变的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是在不断运动中所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即是在遭受着许多外界干扰因素的条件下,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旦稳态遭破坏,就导致机体死亡。
随着控制论和其他生命科学的发展,稳态已不仅指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也扩展到有机体内极多的保持协调、稳定的生理过程,例如生命活动功能以及正常姿势(直立以及行路姿势)的维持等;也用于机体的不同层次或水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社会群体)的稳定状态;以及在特定时间内(由几毫秒直至若干万年)保持的特定状态。稳态不仅是生理学,也是当今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它对控制论、遗传学(基因的稳态调节)、心理学(情绪稳态等)、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