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教育的特点?

一、二战后苏联教育的特点?

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拉长义务教育年限;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二、二战后能源转型的特点?

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日本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上世纪60年代,日本逐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开始以石油为主(石油消费占比从1965年的59%上升到1973年的最高值78%;同期煤炭消费占比从29%下降至16%);

上世纪70至80年,日本经历了石油危机以后,开始丰富能源结构,增加能源安全。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低,并调整为以石油、煤、核能和天然气为主,以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为辅的更加多元的能源结构。

同时,大规模建设核电站;2010年以来,日本受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核能消费量大幅下降,其他类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断提高,包括风能、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逐年递增。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体现出的特点是:

1、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3、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四、二战后德国的世界地位?

二战后德国反省侵略历史,积极赔偿受德侵略的受害国,用实际行动与其它国家友好相处,发展经济。德国快速进入经济強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现如今是欧盟领导者

五、论文二战后世界格局

在论文中,我们将讨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是一个影响深远且引人注目的主题。二战的结束不仅改变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格局,而且对全球的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战后世界经历了几个主要的转变,我们将分析这些变化并探讨其原因。首先,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这标志着国际组织的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新时代。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是维护和平与安全,并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通过联合国的成立,战胜国和其他国家得以在一个平等的论坛上进行交流和协商,这在二战前是不可想象的。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的世界很快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冷战时期。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这种对抗导致了世界的两极化,形成了资本主义西方阵营和社会主义东方阵营之间的对立。这种格局持续了几十年,对世界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期间,世界大部分地区被卷入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干涉和政治斗争,两个超级大国试图争夺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这导致了很多国家与其中一方结盟,形成了两个大国的势力范围。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冲突。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导致了一个新的南亚国家格局。此外,非洲的殖民地解放运动引发了大量政治和经济的动荡。这些事件都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全球力量的分配。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二战后的世界经历了另一个重要的变革,即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贸易和文化交流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繁荣。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并获得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不平等和竞争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不均。

全球化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是唯一的重要参与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全球事务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使得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

现今的世界格局

现今的世界格局是一个多极化的时代。全球各个地区都在不断崛起,并且拥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与此同时,传统的大国如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联盟仍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冷战时期不同,现在的世界格局更加复杂。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交织在一起。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贸易战争,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然而,每个国家都追求自身利益,并且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性和主权。

现今的世界也面临许多挑战。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各种地区冲突和矛盾不断升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结论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联合国的建立、冷战时期的对抗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世界的多极化时代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未来的世界格局将继续变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并适应这些变化。只有通过合作和互相理解,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公正的世界。

六、二战后初期苏联政治特点?

二战后初期苏联的政治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苏维埃共产党领导下的联盟,由各个共和国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而组成的联盟国家。

而经济特点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由中央来指定各个地方和部门来生产经营国家所需要的一切。

七、二战后美国小说界的特点?

经历了二战的洗礼,美国处在一个动荡不安又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小说创作在数量、质量和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些作品中普遍蕴含着存在哲学色彩,揭示了二战后的美国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脆弱生命、宣告 上帝已死 后的精神彷徨和个体异化后的孤独与被排斥。

作品关于对人生深刻思考的特殊表达以及那些关于对人、人的处境、情感、身份、选择、命运等命题的苦苦探究,成为人类自身存在和抗争的重要证明,为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二战后世界销量最高的汽车?

二战后世界销售量最高的汽车是丰田卡罗拉

卡罗拉以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000万的成绩,当之无愧的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汽车。

九、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美苏霸权的两极格局。

这种两极格局体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与华沙之间的有关军事方面的对抗以及对第三世界的竞争,相互的经济禁运和封锁,资本主义垄断,以及为取得胜利而徒劳的疯狂军备竞争。取胜意识极强的互相攻击的混乱世界

一般而言,美国和苏联的两个主要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相互敌对和对抗,但是双方却都没有击败对手从而大获全胜的实力

1.1945年-在1970年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 1970年代至1989年,由于越南战争和美国的相对衰落,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军队的崛起影响了两极格局,世界逐渐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十、战后世界经济有哪些特点和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第一阶段,即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阶段。美国正是凭借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世界经济霸权之基本步骤: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

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个时期,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欧洲联盟。相比较而言,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25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2004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扩大后的欧盟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5%,拥有4.55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10月29日,欧盟正式签署欧盟第一部宪法条约。这部宪法的通过有利于加快欧盟的决策过程和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同时,欧盟加快建设快速反应部队,并接替了北约在波黑的维和任务。

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已承诺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21个。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21世纪初,以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为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三大区域化组织加快发展的态势将继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