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清就是东北吗?
1、满清指的就是清朝。因为统治者是满族,因此又叫满清。
2、简介
1593年25岁的努尔哈赤以他祖父和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武装跟随自己的30个人,走上攻打尼堪外兰创建清朝(后金)之路。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二、满清正黄旗出自东北哪里?
东北长白山。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废旧族名,改称“满洲”。公元1636年改后金为清。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夺取中央政权,定都北京。
努尔哈赤兴起以后,于1601年将征战中所吞并来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诸申”、“伊尔根”按每三百人编为一个牛录,作为八旗组织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汉译为旗)。每个固山(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固山,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
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三、东北农业生产俗语?
惊蛰乌鸦叫,小满鸟来全,立夏鹅毛驻,谷雨种大田
四、东北农业生产民俗?
正月二十五日是满族的添食节。满族农民家家在这天都要在清早起来时,将灶膛柴灰扒出来,在院中撒三个大灰圈,象征是粮食囤子,在“囤”子里面扬几把五谷杂粮,寓意今年还是粮食满囤。妇女们在这天早上都要煮黏高粱米饭,用大碗装好放在粮仓里,男人们用秫秸编制一辆小马车,一把锄头、一个犁杖,放在饭碗顶上,意思是犁好田,粮食高产,马往家里拉。
饭碗这天要添三次,次数越多越好,以示粮多、仓满。连续添饭三天,祈求哈什神(即仓神)保佑“种好田,多打粮,车马运不尽,哈什日日有余粮”。因此,满族人称二十五这天为“添哈什”日,汉译是“填仓日”。
满族的祖先最初是渔猎民族,后来才逐渐转入农耕,千百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习俗沿袭下来:
压帘子:在腊月三十晚上,专用一口锅刷净,添上净水,放上帘子,帘子上放了枚大钱,一片黏糕,一条熟鱼,盖上锅盖,叫做“压帘子”,意味着新年不空锅,取连年有余之意,以求丰衣足食。压帘子风俗反映出满族先民忙于渔猎、采集、农耕,腾不出每顿饭都现做现吃,常把上顿剩下的饭菜放在锅里帘子上,吃时方便,以争取更多时间用于生产劳动。
验月份:因地区不同,做法也不同,有用豆面蒸灯方法,用手将豆面捏成面灯样,灯碗边掐一个牙代表是一个月份,放锅里蒸熟后,看哪个灯碗里有水,那代表哪个月有雨水。还有用一截秫秸一破两半,按一年12个月顺序在里面镶12粒黄豆,然后再合上秫秸用线缠牢放水缸里泡上,三十晚上泡上,初一早上拿出来看,哪个豆粒胀得大小,测量哪个月份的雨水多少,以确定在新的一年里种什么农作物能丰收,如四五月天旱,则种谷子,若预示是“涝”,则种豆子,故有农谚“旱谷涝豆”。
开犁埋蛋:清明前后,开犁种麦,清早带一筐红皮鸡蛋,在地头燃一堆篝火,将牛马拴槽喂上,种地的人们围在火堆一圈烤火,主人将鸡蛋埋在火里烧熟,埋在垅沟里,其意是借鸡蛋求吉利,粮食的籽粒成熟饱满,粮食的石数(蛋的谐音)越多。
以上这些都是以前旧俗,真正让农民增产增收还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加强了农业科技进步,才使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人民生活逐年提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五、满清外东北有多少人?
我觉得满清东北有多少人口分三阶段吧
第一阶段:1664~1774,
即清军入关到乾隆40年人口调查前。 东北人口按丁户统计 在50万道105万之间波动。
满人举族入关,是造成当时东北荒城废堡,千里无人的主因。这一阶段实行严格封禁(1668~1860),汉人移民流入较少第二阶段:1775~1899
乾隆40年人口调查道八国联军侵华。东北人口在90万到760万之间。华北人口压力力,汉人移民开始加速移民东北。。1861年咸丰10年东北局部地区弛禁放荒。
第三阶段: 1900~1911
东北人口急速增长从120万增长到近2000万.这期间政策扶持。加上1903年中东路通车,关内贫苦农民蜂拥北上。
六、满清入关之前东北有汉人吗?
有,东北两千年前就有了汉族人。
战国时期燕国设立辽东郡,秦朝增设辽西郡。所以说东北,或者更准确点说辽宁两千年前就有汉族人。
而在元朝,清朝之前,东北一直是少数名族的地方,清朝成立之后,把东北成为关外,汉族人严谨进入,清朝末年才开放关外,才有闯关东。
如今东北三省有一亿多人口,辽西南地区很早就有汉人了,吴三桂就是东北汉人。大规模闯关东去东北就是清末开关解禁。
山东河北移民为主。移民东北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直到90年代初期,才开始反移民回河北山东,尤其山东。
移民东北一波热潮是清末,大多数东北老人儿几代居住东北的,都是这种情况,不包括辽西南地区。
这波热潮应该持续到45年,长达半个世纪。
七、明末在东北取代满清的小说?
推荐网络小说《明骑》。
讲的是现代边防军连长马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穿越至明末(公元1620年)的辽东开元总兵府,运用自己的现代军事才能,不断改进明军战法、武器装备,最终赢得辽东大战,明朝将满清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故事。
虽是网文,但对两军对垒及古代战争场面描写恢宏,值得一读。
八、如果满清不入关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首先声明,我在文中使用“满洲”这个地理名词没有政治含义,因为“满洲”做为地理名词不仅仅指近现代的中国东北地区,还可以包括割让给俄国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更符合清朝时从山海关到黑龙江口这一辽阔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也比较符合这个地理单元曾经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即满人祖居地和清王朝发源地。如果读者对我使用“满洲”一词仍有政治异议,可以参见“中共满洲省委”和“北满特钢”,这是我共历史上曾使用和现在仍使用的名词。
「东北」和「满洲」两个地理区域有何不同?其渊源如何?如果满清被朱明成功阻挡在山海关之外,那么他的战略方向将东移,吞并相对温暖富庶一点的李氏朝鲜(虽然也很穷,但半岛南部的农业条件要比辽东好得多),迁都汉城或平壤,建立起统治半岛-满洲的东北亚国家,之后的发展可以把清朝入关之后的种种政策来假想到这个东北亚小清朝身上:
为了固守在半岛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六大弊政,为了留有退路对鸭绿江-图们江以北的满洲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朝鲜人过江垦荒或渔猎采参。
因为没有入关战争把八旗全部兵力投入到中原,俄国哥萨克在1650年代入侵黑龙江流域的初期就将遭到东北亚小清朝的武力驱逐,清俄两国大概还是会以额尔古纳河-尼布楚一带分界,当时俄国已经完全征服贝加尔湖东面的布里亚特蒙古人。
1680年代噶尔丹兴起后,漠北蒙古在明清准俄四方中归顺准格尔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当时俄国打不过准格尔),东北亚小清朝将经常与准格尔在察哈尔-河套一带冲突对峙,如果满清无意兼并漠北,则很有可能放弃察哈尔-河套退回大兴安岭以东,因为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产值不足以支撑与准格尔的长期战争。
在清准冲突期间,俄国哥萨克可能又进入黑龙江流域建立了据点(雅克萨或其它地方),等解决了与准格尔的问题,东北亚小清朝与哥萨克的小规模战争仍会打赢,之后为了加强边疆防务,也许会有限度的开放辽东汉人(八旗汉军)驻防北满拓殖垦荒。
小清朝的统治阶级入主半岛日久之后会像真实历史中入关日久一样变得迂腐守旧(都是信腐儒的,朝鲜自诩小中华),到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沿海,东北亚小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俄国和日本会乘此机会重演历史,在真实历史中,拥有四亿人口的晚清尚敌不过俄日,假设历史中的东北亚小清朝究竟有多少力量能够抵抗俄国和日本的贪婪呢?
有请大咖们来帮我分析这个问题,谢谢
如果俄国趁1868年倒幕战争之机吞并北海道,对之后东亚地缘政治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九、满清起源?
01 女真的别样苗裔
谈论满清的由来,就必须论及公元12世纪入主中原的金代女真人。大金国的崛起其实是女真一词从狭义到广义的扩张过程,最初的女直一词应当是完颜部为主的女真核心部族的称谓,并不是所有周边泛肃慎靺鞨系部落的总称。
《金史》中记载早期女真部落仅仅包含“蒲察、徒单、乌古论与完颜”几个部落,如胡里改部等五国部人甚至将女直比作“狗彘”,说明早期大量东北渔猎部落并不被认为自己属于女真人的整体范围内。将这一认同扩大化的正是完颜阿骨打大金国的建立与扩张,快速的军事扩张与猛安谋克体制的整合,迅速将女真的概念泛化。到金朝中后期时,女真已经成为了东北平原上所有部落的总体名称。
02 元代女真的整合
蒙古人统治下的辽阳行省是泛女真部落存在的重要区域。此时的女真在元朝治下已经习惯性的被称为“水达达”或女真,已经成为以地域作为民族认同的共同体。在这些部落之中,在金朝胡里改路西部与上京会宁府一带附近形成了后来的海西女真部落,这些部落可能与入关之前的完颜部落存在更为紧密的族源关系。
而在胡里改路东部地区,元初在胡里改(今依兰)东北松花江下游,设立五个军民万户府:一日斡朵怜,二曰胡里改,三日桃温,四日脱斡怜,五日孛苦江。这些部落属于金朝女真早期核心部落范围之外的部族,即早期对女真身份并不认同的胡里改部(五国部一系),这批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部落成为了后世满清前身——建州女真的直接始祖。
03 明代建州女真的出现
明朝初年,由于东北局势的动荡,元代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五个军民万户府中,斡朵怜(斡朵里)、胡里改与桃温三部开始沿牡丹江逆流而上进入长白山脉中段区域,并且分散迁徙到图们江流域与朝鲜东北部一带。
图/传说中清朝发源地——牡丹江上游镜泊湖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初,明朝开始招谕朝鲜半岛东北部和徒门江流域女真人, “敕谕女真、吾都里(斡朵里)、火儿哈(胡里改)、兀狄哈等招抚之。”当年11月,明朝招服了图们江一带的斡朵里部,设建州卫,以火儿阿部(胡里改)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明实录》永乐元年十月辛丑记:“女直野人头目阿哈出等来朝,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阿哈出为指挥使,余为千百户所镇抚。”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三月招服了女真斡朵里部,以猛哥帖木儿为都指挥使。从此,位于朝鲜东北部的斡朵里部加入建州卫。随后,斡朵里部随建州卫西迁至图们江流域,正式归属明王朝的统辖。该部首领猛哥帖木儿便是《满洲实录》的孟特穆,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后被任命为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图/猛哥帖木儿(又名爱新觉罗·孟特穆)
于是,一支以斡朵里部、胡里改为主体的东北泛女真部落联盟在明朝初年正式从遥远的松花江流域迁徙到了南满山区与长白山一带,形成了后世文明的建州女真-满清。
十、满清传说?
肃慎族起源的传说:三天女浴躬
这一关于满族先世肃慎祖先的原始神话传说,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老档》、《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以及《清史稿》、《清鉴》等史著和典籍中都有记载,此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译述如下:
古时候的长白山,山高地寒。冬天里狂风劲吹不停,夏日里环山的野兽憩息山中。山的东北布库里山下,有个湖泊曰布尔瑚里。传说很早以前从天上降下三位仙女,到湖里野浴,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库伦。突然飞来一只神鹊(喜鹊)口衔一个红果,在三天女佛库伦头上盘旋,丢下红果正入佛库伦口中(另一说法为神鹊将红果放在岸边三天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佛库伦上岸时发现红果颜色鲜美,爱不释手,含入口中)。三天女洗浴完毕上岸穿衣服时,口中红果吞下腹内,并感而怀孕,告别二位姐姐,留下来想等生了孩子再回天庭。不久,佛库伦生下一男孩。据说这个男孩生下来就会说话,并很快长大。这便是满族先世肃慎人的祖先。
这一则古老神话传说,反映了古肃慎人对自己部族起源的认识。他们把喜鹊视为自己的祖先,显示了一种图腾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