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于农业而言,气候即是提供物质能量,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限制农业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现如今,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已经成为全球以及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课题之一,更是我国农业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可以说,气候的稳定性加重了农业生产的变化幅度,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农业灾害。

二、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的有利影响: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夏季高温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亦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等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干旱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干旱年份比例高达75%。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过较大的旱灾有1056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大旱,如1928~1929年陕西大旱,全境940万人中受灾死亡达25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兴修水利设施,扩大灌溉面积,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防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加上水环境恶化,可用水量减少,我国干旱发生频率仍然很高,受灾面积大,干旱灾害呈加重趋势。

四、我国的地势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水汽(夏季风)进入内陆,使我国东部形成大面积的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地势西高东低,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在阶梯分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对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条件。

五、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是什么?

季风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利:

1.我国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就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言,一般是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较强。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弊:1.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差异大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打击。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2.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但总体而言,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

六、我国的地理位置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最北端为北纬53度,最南端北纬4度(大陆最南端北纬20度),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多个温度带,热量条件变化较大,所以我国适合多种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简单说,我国的纬度位置增强了我国农业的多样性。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水分充足利于发展农业。另外沿海面积大,利于我国发展渔业。

七、气温的升高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1、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同时,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的影响。CO2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这样人类人均需求的粮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   

3、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极端气候条件,比如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气候变化对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情况尚知之甚少。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尚难确切估计。   

4、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据统计,我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20%~25%。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5、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左右。   气候变暖也将改变农药的施用。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各种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扩大,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   

6、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于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变化。同时,增温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这两个决定作物生产率的主要过程。大气中CO2浓度倍增后,温度升高、作物原有品种发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缩短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7、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不确定性分析。农业生产是典型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最终的影响评价应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因为相同的自然变化过程会在不同经济水平的社会产生不同结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

八、我国农业生产什么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原因是搞人海战术,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不会科学种田所造成的。

九、202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

202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10.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3.2万亿元,休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电商等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这充分说明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值在下降,但农业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的作用日益在凸显,农业及其相关联的产值占比呈上升趋势,这为乡村全面振兴筑就了坚实的基础。”

十、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发展情况?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多个年度保持在13亿吨以上,位居世界首位。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快速发展。但农业生产仍面临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挑战。

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将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