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拜托了各位,谢谢?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
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①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
②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③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④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二、2021农业农村发展经济的重点?
重点:
一是奋力夺取2021年粮食丰收;
二是保证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
三是打好种业翻身仗迈定坚实步伐;
四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建设;
五是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六是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
七是扎实推进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务必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在推进乡村产业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改革助推和科技驱动,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要立足特色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在加工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接二连三”的联结点,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产业融合串起来,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将产业基地与终端市场连起来,打造产销融合有机整体。二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创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构建产业化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切实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建立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体系,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管理机制,确保监管责任无遗漏、风险应对无缝隙,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紧扣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千方百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推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出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结合实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实际工作入手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当前,一是要突出五个重点,即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要加快农村厕所改造,对新建房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沿线及农家乐,鼓励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乡镇、村聚居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污水,鼓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使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改造提升农村住房。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具有乡韵乡愁的乡村建筑,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别是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千村一面、一刀切要求,要坚持因村施策,精准施策,分层分类推进。要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房前屋后、院坝、道路、溪河两岸“四个区域”,特别是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四口”节点,以基本消除白色垃圾、基本消除不规范的垃圾堆放点“两个基本消除”为阶段目标,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立相结合,以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是要建立“省级主导、县市主责、乡镇主事、村社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机制,形成统筹合力,上下共同努力。尤其要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奖惩激励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建、民管。要探索建立受益村民适度付费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下乡工商资本、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旅游业主、环保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坚持花小钱、少花钱,量力而行,多管齐下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问题。
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实践表明,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会产生正、负双向作用和影响。当经济体制的安排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相协调,经济政策适当时,可以调动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并促进农业的发展;反之,经济体制的构造超越或滞后于农业生产力的实际状态,经济政策失误时,则难以激发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潜能和发展冲动,从而可能使农业垦迟滞运转状况。
2、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起步,而且有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总量不断增妖、空间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为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人地矛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21世纪的农业发展将丽临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3、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是农村社会生产力首要的和能动的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劳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人口再生产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加上耕地面积的减少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同时,多年来,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强,限制了对农民教育的投资,而农民收入偏低,又无钱投资于自身教育,造成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总体上偏低。
4、农业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农业的高速发展归功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拥有国际上最大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人员队伍,在许多领域,我国的农业科研己跃居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历史的、体制的原因,特别是由于长期以来受科技投入不足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农业科研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还相差15-20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我国只有42%,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超过70%。
5、农业投资:增加农业投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农业投资还是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政策顺利实施的物质保障。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以持续增沃的农业投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
五、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来自冠县的调查报告?
产业化:打造县域经济的实力 县域工业部门中,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
没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提高农业收入的财源。同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以培植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对产业的全面整合,着力解决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优势不优等问题,重点打造林果、蔬菜、畜牧、花生四大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每个基地与一个龙头企业相连,形成龙头加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冠丰种业是这方面的典型。另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抓“新”、“优”、 “工”。首先突出“新”,按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发展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其次突出“优”。按照“人有我优”的原则,发展优质产品,组建优质产业;再次突出“工”。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壮大实力的原则,发展规模化园区,使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幅度提高,品牌越来越亮。工业化:夯实县域经济的物力 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围绕农业办、农业瞄着工业干,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工业链条,形成龙头带动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坚持“工业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要发展壮大现有的重点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采用“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等办事制度,吸收外地客商来本地投资;在投资机制上体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承办环节上,体现全方位服务,多层次参与。总之,只要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解放思想,严格管理,冠县的工业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日前,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冠县金冠广场既是上述分析的一个佐证,也为冠县工业的进一步膨胀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民营化:提升县域经济的动力 要大力实施“民营强县”战略,把发展焦点放在民间,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显身手、增活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要在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多开“绿灯”,为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速生点。让民营主体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产权清晰的优势,更好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市场主体。同时,强化引导、增加主体。以政策的适度倾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胆“下海”,离政从商,退政办厂。引导技术人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全面提高私营业主的总量和素质。另外就是帮大扶优、盘活主体。县级重点培育销售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乡镇重点发展销售超百万元、利税超十万元的私营企业。城镇化:聚集县域经济的财力 冠县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双向交融,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城镇区域扩大化、生产发展非农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进程。一是大气魄、大手笔地拉大了县域框架,并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建设水平,把县域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型城镇。二是树立了城镇是“特殊商品”的意识,把道路、客运、绿化、环卫等公益性事业作为产业发展,建立新的社会化营运机制。三是通过壮大城镇规模,增强了吸纳功能,大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重组,增强辐射功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