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发展农业的优势有?

一、黄河上游发展农业的优势有?

黄河上游指它流经的甘肃,宁夏一带,这里有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地平整,水量充沛,有利于灌溉,发展农业优势明显

二、黄河上游大力发展什么工?

水加工工业。分析:河流上游往往是下游饮用水源地,因此,应该保证其不受污染,或将污染降到最低。水加工工业,即污染小,又为下游提供生活生产用水,一举两得。

三、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业?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大力发展农业,原因如下: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产品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

2.农业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在农村的,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⑶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仍然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农业生产仍然算落后,农业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它已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

总之,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四、黄河的上游?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上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五、黄河上游源头?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

六、黄河上游省份?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中国第二长河,其全长约5500公里,流经九个省区。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其上游一路蜿蜒盘旋,流经青海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四个省区,至内蒙古的河口镇。

黄河上游的全长达到了3470公里,占总长度的60%以上,水面落差达到了3000米,是黄河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

七、黄河流过几个省黄河上游。下游。甘肃属于黄河的上游?

黄河流经 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南 以及山东 共九个省 上游是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 下游是桃花峪到渤海

八、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业?

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提供食物、衣物、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崩溃。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

农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地区,农业的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加工业等。

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农业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使得生态系统得以平衡。

农业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发展农业,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大力发展农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九、黄河上游被称为?

黄土高原。

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十、黄河最上游的桥?

黄河上游第一桥是中山桥。该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是一座横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5座弧形钢架拱梁两侧分别有6条竖型钢架支撑。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铁桥”,上面“中山桥”三个字由当时甘肃主席刘郁芬所书。2004年,中山铁桥结束通车,改为永久性步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