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一、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的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绿色金融的目的是支持有环境效益的项目,而环境效益包括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二是给出了绿色项目的主要类别,这对未来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的界定和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明确了绿色金融包括支持绿色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的金融服务,说明绿色金融不仅仅包括贷款和证券发行等融资活动,也包括绿色保险等风险管理活动,还包括了有多种功能的碳金融业务。

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包括:一是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范发展模式,支持绿色产业。三是推动机制创新,引导民间投资。四是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监管。

二、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

是非常广阔的。首先,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可持续金融模式,能够为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绿色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绿色金融在投资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回报率和风险抵御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绿色金融的发展还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建设。总之,绿色金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成为未来金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广东绿色金融发展历史?

广东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省,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理所当然要承担重任。随着企业融资的方式多元化,传统的银行信贷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机构已经开发出了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及碳金融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本文概述了绿色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金融;广东省;绿色信贷

  G20峰会2016年在杭州召开,我国有将绿色金融纳入峰会议题,并提出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目前绿色金融的相关业务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商业银行对绿色项目或者企业发放贷款。银行的绿色信贷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了业务模式,开发出了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新型绿色金融工具,现在市场接受程度并不高,规模相对有限。2016年12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强环保与金融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环保与金融信息共享,加大金融机构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健全财政与社会资金的联动机制,金融服务水平在环保领域有待提高。为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广东省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将来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有所突破。广东省将建成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出能源效率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开展绿色信贷的资产证券化,发行绿色债券等,促进绿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

  1 绿色金融概述

  绿色金融指能使环境产生效益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业务。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强化金融机构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环境友好型的投资比重和抑制污染型的投资比重。绿色金融有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等。绿色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机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贴息、担保等手段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发展绿色基金市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编制绿色股票指数,在环境较高风险区域建立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支持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和碳金融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试点区域,继续推动绿色金融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如表1所示,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及政策。

  2 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广东省成为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五个试点地区之一,为广东省加快金融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是我国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也是广东省投资需求大的领域。增加绿色产业领域的投融资活动,给广东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5月,《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企业认定方法》和《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项目认定方法》发布的同时,也确认了首批绿色项目。

  2.1 绿色信贷

  2019年6月末,广东省各家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达5900多亿元,其中广州市绿色贷款余额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近几年来广州市绿色贷款如表2所示。在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带动下,深圳、江门、肇庆等城市也积极探索。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2.2 绿色保险

  2012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发布后,广东保监局等负责实施绿色保险政策,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对相关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保险。到2019年2月底,广东省开展的绿色保险试点企业名单达到429家。

  2.3 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的发行,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开辟了融资渠道。2016年末,广东省华兴银行公开发行10亿元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是广东省首单地方银行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绿色项目,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能源与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9年6月广东省六家金融机构获批发行绿色债券198亿元。内地造纸行业第一种绿色债券是由广州越秀集团发行的,募集了20亿元资金用于广州的再生纸的项目。广州发展集团拟发行48亿元的绿色债券,已经发行了24亿元。广东省绿色债券期限以三年、五年期为主,绿色债券信用资质整体较好。

  2.4 绿色基金

  平安银行和粤科金融集团设立了高达63亿元的广东环保基金母基金,将会有200亿元资金投向环保领域。粤财信托有限公司通过创立《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广东节能减排促进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募集22亿元资金,投向广东省绿色环保企业及相关产业。广州市花都区设立三支绿色基金,分别是空港投資基金、广州北站基金、绿色低碳发展基金,总规模达41亿元。

  2.5 碳金融

  广东省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和碳金融创新度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碳市场的壮大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广州市碳交所的碳配额交易量累计成交超过7000万吨,成交额超过16亿元。依托广州市碳交所不断创新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已有两家企业融资共260万元。截至2019年8月,广东省碳交易市场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累积成交达到3997.3万吨,占全国总交易量的20.41%,处于全国第二位。以碳排放权作为抵押帮助企业融资,成为广东省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碳金融为广东经济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提供了支撑。

  3 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组织架构不完善

  绿色项目往往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风险较高,所以很多绿色项目往往依靠政府的推动。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是核心主体,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处理绿色金融业务,造成中间信贷、审批、风险管理等流程缓慢,缺乏效率。   3.2 部分民营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资金支持

  2016年,广东省首次发布针对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民营企业大约只有50%制定了降污减排制度。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的民营企业在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多少,并不考虑自身经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有的民营企业明明知道自身经营会污染环境,还是会通过排放污水和废气等降低企业的成本。广东省的民营企业数量庞大,由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往往申请的贷款难度大、自有资金往往有限,会有融资难的情况,有些民营企业有发展绿色产业的意愿,却没有资金支持。

  3.3 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待增加

  传统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不了现在绿色金融发展的需求,需要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的增加。广东省的绿色金融主要是绿色信贷业务,绿色债券近几年有所发展,并且绿色保险发展较少。广东省绿色债券在2016年才开始发行,截至2018年底,民营企业在广东省发行的绿色债券只有29种。

  3.4 企業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价能力不足

  虽然有些金融机构在贷款的时候,有将绿色环保作为信贷标准,但是到目前为止广东省没有相关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机构在广东省只有26家。广东省金融机构缺乏对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新趋势的了解,缺少获得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环境风险管理经验的渠道。缺少权威的第三方绿色金融评估机构的评级,从而无法实现对风险有效识别和防范。

  3.5 缺乏“互联网+”绿色融资的对接平台

  建立“互联网+”绿色融资的对接平台是有效落实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配合与支持。广东省对企业在生产中环境污染的违规事件还缺乏相应的发布机制。目前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息掌握不全,信息无充分对接和共享,对企业的环保状况和信用评级无法全面了解,导致企业在申请绿色融资时流程手续繁杂,耗时较长,金融机构在审核企业情况时成本较高。

  4 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4.1 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绿色产业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可以安排专项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向绿色农业、绿色企业发放绿色贷款。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商业银行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广东省还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将绿色信贷资产纳入货币政策操作中抵押物的选择范围,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4.2 推动直接融资和资产证券化

  发行更多的绿色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去筹集资金,吸引投资人。增加直接融资渠道,绿色企业可以用中长期的绿色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去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绿色企业项目建设与投产。

  4.3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提高绿色信贷的比重,企业发行更多的绿色债券,保险公司推广绿色保险,投资基金公司可以设立绿色基金,进一步拓宽绿色企业融资渠道。银行可以专门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者绿色金融创新中心,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4.4 加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设,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开始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并与企业信用评价相挂钩,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市场参与度、标准体系的设计、执行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建设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有助于巩固绿色金融的基础,促进绿色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绿色企业评价的基础,需要构建系统且科学的绿色主体评估体系。加强与各级环保部门的数据共享与衔接,分享公共环境数据平台的信息,把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记录纳入全国的征信系统,支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设,为银行信贷审核提供支持。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平台之间展开合作,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化解并处置风险;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及企业落实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制度。

  4.5 支持绿色企业跨境融资

  鼓励引导港澳地区的金融机构参与广东省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经验交流,将绿色金融打造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业务的合作。鼓励港澳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广东省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广东省绿色企业跨境融资,拓宽广东省的绿色企业在境外融资的渠道并提供政策支持,为广东省绿色企业营造国际化的融资环境。

  4.6 加强“互联网+”绿色融资对接平台的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托广东省原有的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的对接平台,广东省绿色企业的信用查询、信用评级、网上贷款的审批业务的可以更高效率的完成。打造线上融资对接平台,进一步增强绿色金融产融对接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互联网+”绿色融资对接平台包含工商、税务、环保、能耗、金融等绿色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为绿色项目信息查询、金融产品展示和线上融资对接提供平台。

  5 结论

  广东省将来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绿色金融业务,让绿色金融产品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更紧密的结合,并发挥更好的效能。进一步扩大绿色融资的规模,让有绿色产业发展的企业都能得到绿色融资的支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让绿色金融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将会形成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经验借鉴

四、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新引擎

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银行之一,农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农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概述

农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绿色信贷:农业银行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的项目贷款,截至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5万亿元。
  • 绿色债券:农业银行积极发行绿色债券,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末,农业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过800亿元。
  • 绿色基金:农业银行设立了多只绿色基金,投资于环保、新能源等领域,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 绿色理财:农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绿色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环保主题的投资渠道。
  • 绿色金融科技:农业银行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的成效

农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 支持了一大批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新能源等重点项目,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带动了社会资本向绿色领域的流动,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 提升了银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增强了银行的品牌影响力客户粘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作为国内领先的绿色金融实践者,农业银行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为打造更加绿色低碳的金融生态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相信您对农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如果您对绿色金融或可持续发展有任何其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交流。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而努力。

五、金融科技可以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吗?

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途径,健全和完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金融领域技术应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及风险防控监管条例,从技术、业务和主体多方面细化相关政策制度规定,深化科技应用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国内持续加强金融科技顶层设计,推动实现科技与金融互通共融;另一方面,金融数据保护也成为监管重点方向,央行推动金融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强化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能力的第三方风险评估和漏洞检测。本文梳理了国内“金融+科技”相关政策,从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应用,指出地方政府、金融行业和科技企业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精彩观点|

·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金融+科技”经历了“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三个发展阶段。

· 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由科技支持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进行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数字化转化实现绿色金融场景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链条。

· 将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解,可以分为算力层、基础技术层、融合核心层、场景应用层四个层面。

· 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有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标准及政策指引有待明确,绿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仍待充实,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的研发投资相对较少。

· 为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应用的不断深化,让⾦融科技在绿色金融标准审核、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提出以下建议: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搭建金融线上平台,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对绿⾊⾦融科技的资源投⼊。

01 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路径

(一)科技助力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渗透,对金融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在科技助力金融行业发展形态不断变更升级的情形下,国内出台了一系列中央及地方相关产业支持和监管政策,旨在加快科技赋能金融行业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金融+科技”经历了“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三个发展阶段。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随后经过金融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及互联网金融发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直到2019年金融科技业首份顶层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发布,为科技推动金融发展指明道路;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稳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提出将科技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同时,更加强调了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原则。

图1 中央关于科技与金融的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贸易金融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为响应中央科技与金融相关政策,地方各政府、人民银行、工业园区等结合当地特点做出地方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以来,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陆续发布金融、科技相关产业政策,通过人才补贴、融资支持、研究奖励、专项投资基金等优惠政策引进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研发组织,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金融发展。

图2 地方上关于科技与金融的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贸易金融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及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可以更好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由科技支持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进行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数字化转化实现绿色金融场景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链条。一般来说,将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解,可以分为算力层、基础技术层、融合核心层、场景应用层四个层面。一是算力层,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物质保障,包括5G移动网络、高性能处理器、高速数据存储设备等设施;二是基础技术层,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可以促进绿色金融业务高效发展;三是融合核心层,是指通过新兴科技手段实现绿色金融的各类通用业务需求,如在业务流程、管理应用、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创新运用,将技术与绿色金融进行深度融合;四是场景应用层,主要通过金融科技构建绿色金融业务的实现与应用方式,具体业务领域可细分为环境风险治理、环境效益分析、ESG应用、碳金融、绿色信贷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数据统计、风险监测、业务流程管理、绿色金融交易等多项功能。

图3 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

资料来源: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架构及应用方向

02 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应用

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后台数字化服务。目前,已有多个绿⾊⾦融业务领域开展实践探索,各类应⽤场景层出不穷。清华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创新性应用场景驱动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通过采用或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其应用在ESG分析、环境风险管理、环境效益测算、绿色信贷、碳金融、绿色债券等十余个绿色金融的业务场景中。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已有60余家机构应用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服务于绿色金融场景,这些机构包括金融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技术服务提供商等,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地区。

图4 中国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2020年)

注:针对调查范围内的六十余家机构,在该绿色金融领域运用金融科技的场景数量,占这些机构全部绿色金融科技场景数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以ESG数据库、环境效益测算和环境风险管理三个应用场景为例,简要概述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实践情况。借助科技手段建立ESG数据库和评价能力,比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标准,建立ESG数据库;依托科技实现环境效益测算定量信息披露,环境效益测算内容主要包含绿色信贷规模、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金融标准及认证等,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定价机制;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方法进行环境风险建模及智能定价,环境风险建模流程、数据统计分析及预测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使得建模结果更加高效准确。

03 科技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国内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合规风控等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的需求逐渐增多,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信息处理的时效性、精准度、整合度等提出更高要求。过去,在有效识别绿色项目、业务监测、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等方面,金融科技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具体而言:

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标准及政策指引有待明确。科技助推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着政策上的障碍,缺少详细评价标准与实施细则。此外,针对现有的成功应用案例也缺乏一定的总结及推广。

绿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仍待充实。绿色金融对应的新能源、碳资产、节能减排、环保科技等行业是金融公司较为陌生的领域,与传统产业相比,虽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但业内竞争激烈,技术迭代较快,对绿色产业人才储备和投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的研发投资相对较少。大部分的科技公司主要投入集中在解决运行效率问题的场景,例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项目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ESG产品开发等方面。但是,针对信息透明度、可用性及可追溯性问题的金融技术创新和应用较为缺失。

04 对策及建议

为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应用的不断深化,让⾦融科技在绿色金融标准审核、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针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绿色金融产业政策体系要不断优化与完善,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实现需要有体制和机制创新作为载体,同时通过“科技+绿色金融”的融合应用研究,构建适合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金融科技及绿色金融发展体制。

搭建金融线上平台,提升信息的透明度。金融公司可以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企业线上管理平台,使委托人对金融公司和产品的情况有更深入地了解,可以较大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委托人对公司的信任度,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和风险评估。

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对绿⾊⾦融科技的资源投⼊。建议金融公司制定⾦融科技推动绿⾊⾦融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才队伍、技术储备,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

六、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如何在有效地完成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绿色发展,使得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并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发展绿色金融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的影响

七、为什么要发展绿色金融?

一、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够在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际标识。

中国是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

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首次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程。

三、绿色金融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重要支撑。

四、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变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八、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什么金融?

促进绿色消费应该发展绿色金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绿色化发展,金融机制是推进绿色消费的基本手段.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消费金融机制,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建立绿色保险体系,构筑绿色社会信用体系等,并配以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准入政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九、绿色金融发展措施及建议?

是多样化的。是多样化的。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建议来推动。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金融机构在绿色领域进行投资和融资。其次,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绿色项目的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企业和个人也应该增加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投资和支持绿色项目。除了上述措施和建议,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可以建立绿色金融创新基金,用于支持绿色创新和技术研发。同时,可以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促进跨国绿色投资和融资。此外,还可以加强绿色金融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十、什么是绿色金融?中国有所谓的绿色金融吗?

人在某央企集团金融板块,应领导要求最近正在学习相关政策、市场信息,分享一些初步成果。

首先,“绿色金融”属于国家“绿色发展”大政方针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讨论有没有的问题,我们就只看相关单位做了什么、做得效果如何。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制度框架形成过程

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并在迅速推动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体系的建设

目前国家层面对绿色金融的最权威表达,应参考国务院新闻办2023年1月9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原文链接),其中第六部分有关绿色金融的表述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考虑到发布机构和发文形式,这个文件既是给我们看的,更是给国外尤其是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看的。微妙之处请参考原文自行理解,这里只简要整理中国的绿色发展宏观框架如下:

就金融体系的绿色制度构建而言,最早应可追溯到2007年环保部、人行、银监会的联合发文《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后续系统性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框架性文件是2016年人行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六大方向,是后续金融体系各领域制度的源头。

绿色金融体系制度框架的源头

但是,金融业本身其实没有太多“绿”(节能减排)的属性,绿色金融的核心还是为绿色发展、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绿色产业的定义直接决定了绿色金融的边界。相关绿色产业的整体性表述,目前是依据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绿色产业目录》是绿色金融资产认定的基础

绿色产业定义了,绿色金融后续的制度框架才迎来的快速发展。自2007年以来各类制度、文件实际上更迭很快,至今各个部委、部门的制度、标准中仍存在冲突之处,这里就不细列了。仅提供一个现行有效的主要制度框架体系如下:

现行有效的绿色金融相关制度、标准、评价考核文件

2022年,金融体系各领域上交的绿色答卷成绩如下:

银行业的绿色信贷,2022年改名叫“绿色融资”了,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发展。四大支柱中,银行必然是绿色金融的第一主力,但相关部门对银行业绿色发展的情况是显著不满的,原因在于各家银行基本上是围绕统计口径做文章,实质性的产品创新、服务深化基本为零——尽管其他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毕竟银行的体量在那里,上方期待的表率作用要有的。而且,统计数据质量还非常差,基础单位乱填报、报空表的情况很严重,总行也很头大。当然,银行也有银行的难处,这两年钱越来越不好挣了,而开展绿色金融付出的管理成本高但并不产生太多实质性的收益,对基层机构的专业性要求高,带来的贷前评估和贷后统计工作量巨大,连带对客户的配合要求也高……再进一步说,很多事情牵扯面大,也不是单凭银行自己就能解决的,仅依靠银行的社会责任感是活不下去的,仅靠监管政策施压也无法保持长期热情——这些问题和叫好不叫座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很像,也就难怪银行要绕路走了。

相比而言,债券领域这两年应该算是优秀生了,制度建设、产品开发都有较大进展,但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的依赖太重,实际发行绿债的绿色含量也参差不齐,后续发展潜力如何目前还很难说:

证券市场上,交易所的主要工作是建立绿色指数体系,把相关股票、基金纳入统计口径。我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但似乎交易所确实也没什么其他具体的工作可以做了:

保险业,就只能嘤嘤嘤了,距离实现统计工作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投资、基金领域值得说的似乎也不多:

“碳金融”在概念上一时风头无两,但具体到实际交易环节……多地政府和机构还在奔走谋划卡位,但未来真实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少,变现路径如何,有达人能指教一下么?

最后是一些个人不专业的评价及不成熟的想法,还望有行家指正:

以上

====

更多关于供应链金融的讨论,请移步个人专栏 【保理说】从 factoring 到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