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93号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分总体要求、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6部分27条。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农村一二三产怎样融合发展?
在传统意义上,乡村不仅是一个生产的场所,更是生活的理想区域。阡陌、良田、屋舍、耕作、吟诗作赋……这些美好场景传达的是恬淡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乡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未来的乡村承载着桃源之梦的生活方式,是农耕文明的回归,是现代版的“田园中国梦”。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不仅是未来30年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更关乎亿万人的乡居生活理想。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县域乡村振兴更是乡村振兴落地运营的关键。
在当下的乡村振兴大浪潮中,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落实乡村振兴?如何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如何实现乡村产业、乡村居民和乡村生活的统筹发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将会担当何种角色?
农村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首先要认识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乡村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大方向。产业振兴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兴村富民;要规划先行,制定一村一策,防止千村一面、一哄而上;要政策跟进,在公共资源要素领域重塑城乡关系,探索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带头作用,把握“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指出,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五方面问题需要深入关注。
第一,要从区域主导产业入手,推进产业融合。由于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不一样,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对做强做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根据产业类型来延伸产业链。花卉、苗木、林果和茶叶等产品的产业融合可以直接从一产延伸到三产,但对于畜牧业、养殖业来说,现阶段主要通过推动一产和二产去衔接。产业链延伸不能千篇一律,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研究。
第三,要尊重农民意愿,选择利益连接方式。推动产业融合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产品增值收益。目前,各地探索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农民利益连接方式,如订单农业、保底加分红、股份合作等,“到底哪种形式比较好,完全要由农民来选择”。
第四,既要讲产业之间的融合,也要遵循分工分业的规律。要发挥各地主体在各个环节的优势,形成一种最佳的组合。
第五,整合要素资源,打造融合平台。目前各方面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从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各种名号比较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张晓山认为,重塑城乡关系,城乡要素的相互流动,必然导致农村土地产权格局发生变化。同时,资本下乡是一把双刃剑。乡村发展不能成为新的“圈地热”,不能简单成为资本的延伸,要改变资源配置,要利益相对均衡,让农民群众合法合理分享乡村振兴成果。
“稻田+文创”提升价值链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发展乡村产业应坚持4个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承载乡村的价值,而不能简单地移植城市的二三产业;第二,必须扎根农村,能够广泛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第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释放要素聚集的效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第四,必须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实现城乡产业双向借力,联动发展。
“稻田+”产业模式,正是一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稻田经济的创新模式。以往,这里的农民种水稻担心经济效益低,改种经济作物又难以保证粮食生产。现在,田园综合体中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农庄发展模式、产业效益单元发展模式等初步成形,养生文化、美食文化等体验走廊,阳光厨房、田园餐厅等已初步建成。按照生态学原理,将稻田像绣花一样用网子隔离成一个个单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然后将水稻与大闸蟹、龙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种养其间,使单产效益能突破1.5万元,然后再通过植入“稻田+”文化元素,做活乡村旅游,并不断复制扩展。
为了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充分讲好农业故事”,利用各个农庄边沿的狭窄空地,修建骑游道,将二十四节气等农业文化元素植入其中,随着骑游道的延伸打造养生文化体验长廊、美食文化体验长廊、农产品手工作坊。
“新乡村生活方式”
如何在市县级行政区域,有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是乡村振兴落地运营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就是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乡村不等于农村,乡村产业不等于农业,乡村居民不等于农民。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就是乡村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选择。乡村振兴是产业融合与产居融合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推进过程,构建承载着桃源之梦的城乡人民共享的“新乡村生活方式”。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凑合在一起,而是要实现1+2+3=6,1*2*3=6。所以很多专家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称为六次产业的升级发展。因为除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能够发展外,还可以衍生出另外三个产业:
一是教育产业,通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事体验、农业研学、农业科普等方式,让城里人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实现农业与教育的产业升级。
二是生命产业,主要是通过乡村医养、老养、康养项目的建立,农业作为生命产业的基础产业,既能增值,也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乡村文化产业,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如乡村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美食文化、婚庆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游戏文化等,这些不仅能增收,还能促进城乡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催生出大量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关键点是融合之后农业和农村产业比较收益显著提高,核心是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农村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与农业产业化相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样、链条更加完整、边界更加模糊、经营主体更加多元、业态创新更加活跃、利益联结程度更加紧密,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前延后伸,让农业与加工仓储、直销直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有机衔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生产;另一方面要左右拓展,让农业与体验休闲、科普文化、养生养老、产业金融等紧密相连,实现产业链重组和价值链重构,提升农业多功能性和农村产业的质量效益。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表现?
1.产城(镇)融合型。围绕中心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在城市郊区建设科技型、生态型农业,推动现代都市农业与城市生态涵养保育相结合。推动农业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发展,带动加工、包装、运输、餐饮、金融等产业,促进产城(镇)融合、产城(镇)互动和农村繁荣。
2.产业链延伸型。如依托我市的“四大名果”、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农业内部融合型。培育推广加工专用型品(苗)种,加强优势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种养加一体化发展。
4.功能拓展型。加强产业链横向拓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会展、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优秀农耕文化、农业主题公园等,支持农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农林渔各类休闲农业示范创建。
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等负责)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农业部、林业局、科技部等负责)
延伸农业产业链。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
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
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要素?
(一)加强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强化规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事关乡村产业振兴,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二)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
(四)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力,提高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政府要通过各种优质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急需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五)完善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财税、投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什么?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融合,就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之所以要倡导和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因为这种融合有很多好处。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对农民生产者的好处,通常认为:仅仅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到的农产品原料价值比较低;
而如果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数倍或更多;对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过程,也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民就可以参与这种增值的分配,从而增加收入。
在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较好地满足加工商(进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品种、数量、品质、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益。生产者能够种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加工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原料,从加工中获得更大收益;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满足食品消费需求。
扩展资料:
一二三产业的意义:
1、一二三产业融合,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
例如,红枣加工企业,能带动大量的农民种植优质红枣;生猪的屠宰加工企业,可以带动大量农民饲养生猪。也有这样的情况:第一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九、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园区特色化,特色商业化,农业现代化,休闲园区化,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上,按以“农”促“绿”,以“旅”带“农”的融合构建新“绿色”新“业态”,新“创新模式”新“运营方式”进行规划建设。例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在美丽乡村综合体,现代田园小镇,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带,农旅小镇,农业旅游综合体等规划设计方面,在上届(第五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中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农业本体的一二三产,农业+区域级产业链的一二三产进行创新规划。
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1、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2、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