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示范区属于什么农业?
农业示范区属于现代农业。
农业示范园,也可称农业示范区。在我国农业示范园多为科技示范园,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二、如何提高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地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位于偏远的乡村地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然而,农业地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提高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推动农业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同时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和防灾减灾能力。此外,还要完善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等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地区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产业结构
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支撑农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水平。
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农业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同时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农业地区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要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还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和企业家回乡创业,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提高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多方面发力。只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推动这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够了解如何提高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排名?
12月31日,由农民日报社、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联合组织评价的第四届《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正式发布,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首,鲁浙川三省上榜农业企业数量排名前三。本次评价活动按照2019年度企业营业收入进行排名,全国30个省、区、市参与排名(云南省未参与)。
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排名前十。
四、潮州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潮州的经济水平正在稳步上升。
2022年潮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4.88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文物景点139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自古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之说。
五、如何发挥特色农业示范区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提高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县域经济新优势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城镇”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合作开发建设的经验,南方旅游地区许多小城镇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经验,国内一些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为我省在避免资源性城市建设已走过的弯路,走土地节约、资源循环再生型的建设和发展路子,完善工业、贸易、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开放面向城市、辐射通往农村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小城镇布局的规划,做到规模适度,不搞“大而洋”的脱离实际开发。目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镇,尽快完善功能,培育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窝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围绕中心城市来配套发展,形成一批工业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流入,创建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应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靠龙头带农户,将农业产业链条做粗、做长,由小城镇向农村辐射工业文明,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抵御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在此强调要注意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引导和推进理性的人口迁移,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在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的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
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突出特色。建议我省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县域城镇规划为切入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农村人口和产业呈现合理分布,避免无序的、均质的空间结构。要编制出每一个小城镇以工业园、农业园、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控详规划,加强与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乡)村道路、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改善农村地区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面貌,进而增强小城镇扩大就业和聚集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
四是打破小城镇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中的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建设资源。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设立、落实各项村镇建设专项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格局。调整对小城镇建设土地的供给政策,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向小城镇倾斜。深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思路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实现体制创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上,即让房屋与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环境、宜居生态。
五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医、住房、上学、法律援助、计划生育等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文化事业,改造农村乡镇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个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
一是提高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县域经济新优势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城镇”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合作开发建设的经验,南方旅游地区许多小城镇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经验,国内一些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为我省在避免资源性城市建设已走过的弯路,走土地节约、资源循环再生型的建设和发展路子,完善工业、贸易、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开放面向城市、辐射通往农村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小城镇布局的规划,做到规模适度,不搞“大而洋”的脱离实际开发。目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镇,尽快完善功能,培育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窝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围绕中心城市来配套发展,形成一批工业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流入,创建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应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靠龙头带农户,将农业产业链条做粗、做长,由小城镇向农村辐射工业文明,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抵御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在此强调要注意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引导和推进理性的人口迁移,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在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的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
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突出特色。建议我省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县域城镇规划为切入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农村人口和产业呈现合理分布,避免无序的、均质的空间结构。要编制出每一个小城镇以工业园、农业园、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控详规划,加强与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乡)村道路、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改善农村地区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面貌,进而增强小城镇扩大就业和聚集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
四是打破小城镇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中的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建设资源。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设立、落实各项村镇建设专项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格局。调整对小城镇建设土地的供给政策,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向小城镇倾斜。深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思路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实现体制创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上,即让房屋与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环境、宜居生态。
五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医、住房、上学、法律援助、计划生育等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文化事业,改造农村乡镇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个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
六、数字经济示范区特点?
数字经济示范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其特点如下:
1. 产业集聚:数字经济示范区是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吸引了大量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进驻,形成了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完整生态系统。
2. 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示范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注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示范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享有一系列政策优惠和税收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人才聚集:数字经济示范区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的聚集,形成了人才密集的生态环境,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5. 跨界融合:数字经济示范区注重跨界融合,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全面升级。
七、开封经济示范区范围?
8个乡场、街道,分别是水稻乡、金耀街道、杏花营街道、杏花营农场、城西街道、梁苑街道、新城街道和宋城街道。
开封经济示范区地处省会郑州和开封老城区之间,东起中心城区大梁门,西临郑州中牟,南至郑民高速,北依黄河大堤,总人口40万,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也在辖区范围内。
示范区以连霍高速公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高速公路以北为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带,规划面积68.3平方公里;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市发展区和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1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3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107万人。目前,在发展布局上,已初步形成了连霍高速公路以北的都市生态农业区、郑开大道两侧的商务中心区以及晋安路以南的产业集聚区。
八、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唐华俊介绍,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有三个指标可以较好地来说明。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已经超过56%,与“十二五”初期比,与“十三五”将来的奋斗目标相比都有很好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第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与“十二五”末比是个了不起的贡献。现在小麦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这是了不起的一个进展;第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2016年稳定在96%。
唐华俊同志简介
唐华俊,男,汉族,1960年生,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198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91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土地(土壤)资源专业。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现任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海外)通讯院士。中共十九大代表。
九、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东亚有5个经济体进入亚洲20强。其中日本、中国、韩国霸占了前三名,台湾第五,香港第十,显示来东亚经济的雄厚实力。东亚国家无疑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东南亚有6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依次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从10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东盟国家的经济表现中规中矩,唯一的亮点是越南,近年来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成为东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南亚次大陆有3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印度排名亚洲第四,经济发展迅速,还有进一步提升排名的潜力。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分别拥有1.6亿和1.4亿人口,是世界第六和第七人口大国,但它们的经济总量只分别位居亚洲第14和18位。相对于亚洲其它部分,南亚国家间的人均GDP水平差距较小。
西亚有5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包括中东五大产油国中的四个。其中沙特和伊朗分别位居第七和第八位。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西亚国家的经济总量仍会水涨船高。而资源极为贫乏的以色列排名西亚第三,算是一个奇迹。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唯一一个进入亚洲20强的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和俄罗斯的密切联系,使哈萨克斯坦将其它四个中亚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名次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日本 52900 41480
2 中国 30100 2280
3 韩国 9920 20240
4 印度 9280 830
5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6 印度尼西亚 3960 1590
7 沙特阿拉伯 3690 14250
8 伊朗 2520 3560
9 泰国 2270 3420
10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十、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新西兰是高收入经济体,人均名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36,254 美元。新西兰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特别是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使新西兰容易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木材是第二大出口产品占7%。服务业是新西兰经济中占最大比例,其次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然后是农业和原材料开采。旅游业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6年为新西兰的GDP贡献了129亿新西兰元约5.6%,并为新西兰劳动力提供了7.5%的支持。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地热和水力发电)占新西兰总能源供应的40.1%。仅地热发电一项就占新西兰能源的22%。新西兰的教育体制承袭英国的优良传统,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体系,教育经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第三位。加之富有创意的改革,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新西兰高等学府拥有优秀的学术教育水平,曾先后培养出4位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