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支持农业的政策扶持有哪些?
都市农业一直是农业关注焦点。早在2012年农业农村部就首次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支持都市农业发展。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都市农业发展具有时代意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在于产业兴旺;然而,受限于我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为高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探索新的产业业态和增效动能。因此,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市,希望通过满足高楼林立下的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生活与回归自然的需求,培育现代都市农业新型产业形态,探索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
都市农业是农业产业链溢价的新方式,不仅仅改变农业,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都市农业的核心价值也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都市农业正在全世界兴起,乡村振兴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下我国有望迎来都市农业发展的新高潮。
都市农业概念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都市农业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都市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属性的都市农业,要求在构筑城市食物生产系统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的非食物特征和多功能属性,尤其是生活、生态、文化与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三产”消费,如观光、休闲、体验、康养、科普等,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都市农业发展方向
一是服务城市的农业。都市农业的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要发挥距离城区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米袋子”。
二是宜居生态的农业。都市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麦田可抑制扬尘,都发挥着“都市之肺”的生态涵养作用。应当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环境明显改善,让城乡居民清晨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能仰望满天繁星。
三是优质高效的农业。大城市农业基础条件好,设施装备水平高,市场流通体系比较健全,可通过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农业效益。
四是科技创新的农业。大城市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中、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种业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农业搭上信息化快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富裕农民的农业。目前,大城市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搞好农产品营销促销,支持发展餐饮服务、休闲观光等新型业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六是传承农耕文明的农业。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也需保护利用好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留乡村特色和乡风民俗。农村不仅要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也要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到农事。
都市农业的三类主要形态
都市农业形态与其所处的区位密切相关,根据地理空间及功能可划分为以城市或城市群为中心的城区、城郊及辐射圈三个类型区;由于不同类型区的资源优势各不相同,都市农业发展必须找准定位,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发展路径,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发展与其区位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以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和产业融合。
【1】城市内部核心圈层的都市农业
由于位于城市内部,这一区域的都市农业主要以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侧重于营造或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参与体验的功能,生产食物的功能相对较小。其形态主要以家庭园艺和社区农场、绿化农业和公园农业、植物工厂和垂直农业为主。
① 家庭园艺和社区农场。其作用首先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空间,体验农事操作,舒畅身心;其次是能够产出少许新鲜蔬果或观赏园艺产品。市民可以利用自家阳台、楼顶、地下室等空间进行园艺种植。社区农场主要是利用社区、学校、医院或写字楼等一些公共闲置空间,采用无土栽培或立体栽培等方式,给市民或学生等提供一定的农事活动场所,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食物产品和参与体验空间。
②绿化农业和公园农业。政府或房地产商在绿化或公园规划建设时,应避免千篇一律的市政产品和地产景观,而是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利益需求,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绿地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农业或公园农业,让市民参与其中,从而将被动地接受景观,变为主动参与创造。
③ 植物工厂和垂直农业。以植物工厂和垂直农业为代表的高效农作方式必将会大量出现在城市内部。利用地下建筑空间、防空洞和楼宇等一些城市空间生产食物产品,不仅能为市民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补充“菜篮子”供给,增强城市食物供应的弹性,而且还可作为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为居民提供绿色、体验、科普、参与的好去处。
【2】城市周边的城郊型都市农业
城市周边区域的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的可耕种土地,但其受城市扩展的影响较大,耕地面积易受城市发展的侵蚀。这一区域的都市农业兼具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生态服务功能,生产功能的比重较大;但由于耕地资源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传统农业生产。其主要形式有:
① 高效设施农业。一般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设施农业,进行农业的工厂化生产,为市区提供新鲜、卫生、营养的蔬菜、水果、禽蛋等农副产品。同时,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工农结合,提高农业产出收益。
② 休闲观光农业。利用紧靠市区、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城市周边区域还可以把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形态的农业,吸引城市居民游览农业景观、品尝美食、参与农事活动,打造“城市后花园”,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
【3】城市辐射圈外围的都市农业
作为都市农业的外缘辐射区,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在城市辐射圈外围交互作用、融合发展。此区域主要以生产鲜活农产品为主,非农就业机会少,人员流失严重,是乡村振兴关注的重点。城市外围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一般较为传统,农村的传统建筑与乡土气息较浓。因此,可考虑基于都市农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农业与大地景观、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市民欣赏田园风光和品尝农家风味,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领悟旅游活动的“乡愁”情怀,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带产,以产兴农”的乡村发展模式。用乡村的宁静舒缓,化解城市的繁忙压力,为城市居民打造“第二家园”;用城市的资金和技术,完成乡村的产业创新与重构,促进产业落地与融合,为农民打造“第一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国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典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内一些城市在学习国外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1】特色高效种养模式
该模式体现的是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性功能,主要是以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开发为基础,向社会供应优质、安全和多样性的农副产品,以适应和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近年来,江苏盱眙县充分发挥盱眙龙虾的品牌优势、110万亩水稻面积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山水生态优势,大力示范推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让稻田里"长出"经济价值高的虾蟹鱼鸭,不仅有效改善农业环境,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小龙虾由于不受阳光直射,品质更佳;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纯收入为单一种植水稻的4倍以上。
【2】市民公园模式
该模式提倡消费者积极参与其中,与生产者共建信任、分担风险,也可称为市民参与合作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需求,采用原生态、有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精品农业,并通过提供产品配送和土地租种等服务,在农场和社区居民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
【3】休闲观光模式
该模式是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文化资源,在城市郊区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项目,以都市人不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农村生活环境等为卖点,吸引游客前去采摘观赏、领略自然、住宿度假、享受田园,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观光的需要。
广州黄埔区近年来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发布了《黄埔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从空间上将黄埔现代农业划分为“一核两园多点”的区域布局,“一核”即隆平院士港,“两园”为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包括隆平院士港、都市农业产业带)、黄埔现代都市有机农业产业园,“多点”主要包括10个农业观光公园。其中,长洲都市农业公园规划建设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智慧农场、非遗果园、自然研学基地等项目,已于2021年初部分建成对外开放,可以体验游园小火车、彩虹滑道、果园卡丁车、水果射击以及骑乘恐龙等。
【4】产业化经营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建基地、兴龙头等形式,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促进都市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从而加快推动都市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有产加销或产加销游一体化经营模式。
比如重庆江津区,在生产上,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建设标准化富硒种植基地;在加工上,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引进大型加工企业,开展鲜活农产品精深加工;在销售上,通过建设富硒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旅对接;在旅游上,利用北部休闲农业、南部生态旅游、中部高效农业资源,打造农业旅游园区。
【5】高新技术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依靠城市在区位、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集聚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产品及人才,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或者运用高科技生产高产值的农产品。
近年来上海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构建设施农业,开展种苗工程、温室工程、生物疫苗、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发和建设,如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自控温室、连栋温室、半工厂化水产育苗、无土栽培等农业设施、设备和技术,实现产量飞跃,其种植的蔬菜年产量比采用一般传统农业种植方法的蔬菜年产量高出七八倍。
【6】农林科技进社区 城乡融合惠民生 CSA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社区支持农业”(以下简称CSA)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协同方式。在种植季之初,消费者按照份额预付给农民这一年的收益,成为农民的股东,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收货时,农民将当季蔬菜按时送到消费者家中。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产品不局限于种植,还可以是养殖,如:牛、羊、猪、鸡等消费产品。通过社区支持农业,可以提高本地食品经济发展,将农民和消费者捆绑,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社区支持农业根据信用互助体系,在配送份额服务方面,消费者需要在种植之初预先支付份额费用,还可以不定期到农场参加劳动并参与监督,农场则负责生产出绿色有机蔬菜等各种农产品,定期配送给成员家庭;在劳动份额服务方面,市民除了承租农地,还可以参与农场的建设和经营。
来源:互联网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转载出于分享和学习的目的,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或者修订。
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意义?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政治、经济、战略意义,必须保护、扶持。
首先,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可以说保证粮食安全就保证了国家安全。其次,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直接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农业稳则经济稳。第三,农业关乎国计民生,“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二、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保护,绝大多数国家对农业都有补贴等保护措施。
一是农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农业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农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严治强,需要外部补充。长期以来,尽管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总体上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利、灌溉、交通、通信等方面“欠账”较多,亟待提升。二是农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的特点,单纯依靠市场行为难以实现农业的根本转变。三是农业对自然依赖度高,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三、农业曾经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工业体系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需要反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建国初期主要是依靠工、农业“剪刀差”完成了工业积累,构建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可以说对农业亏欠太多。目前,国家强大了,理应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对农业进行补偿性支持。
四、缩小贫富差距、消除城乡差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看到,我国城乡差别依然很大,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也不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缩小贫富差距,必须消除城乡差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五、实现共同富裕即是人民愿望,更是党的奋斗宗旨和目标。
城市居民要过富裕日子,农村的农民同样也需要幸福生活,人民的希望就是党奋斗的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党的宗旨目标。增加对农业农民的的投入和扶持是全体人民的期望。
六、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的要求也必须对农业农村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
三、工业反哺农业有哪些政策?
这是我们中国特有政策,关于政策如农民种地用的化肥、农药、种子,还有从事农、林、牧、草、鱼、棉、果等生产或加工、深加工的机械都有央府、省府、市府、县府不同层次的补贴,当然政策太多,不能一一列举,总之中国关于"三农"的事都是央府每年以一号下发。
四、新西兰有哪些留学政策支持
新西兰有哪些留学政策支持
新西兰一直被许多留学生视为优质的留学目的地之一。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外,新西兰的留学政策支持也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西兰,留学政策的完善与灵活为留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福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在这个国家的学习和生活。
以下是新西兰提供给留学生的一些政策支持:
签证便利
新西兰对于留学签证的申请相对较为简便,申请流程清晰,办理效率高。留学生只需提供必要的材料,按要求填写申请表格,通常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签证。此外,新西兰还允许部分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留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学费和生活费支持
新西兰的大学学费相对较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更为实惠。此外,新西兰政府还会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帮助他们缓解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这为许多有意向留学新西兰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就业机会和移民政策
新西兰对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许多毕业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就能获得优质的工作机会。此外,新西兰的移民政策也对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鼓励他们留在国家发展并成为新西兰的一部分。对于有意在新西兰工作和定居的留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支持。
多元文化环境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也使他们更容易融入新的环境并接受新的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留学生能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育质量和资源支持
新西兰的教育质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学术研究实力。留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培训,获得丰富的学术资源支持。无论是学术课程还是实践项目,新西兰都致力于为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助力他们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新西兰作为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生活环境,其完善的留学政策支持也为许多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从签证便利到学费支持,再到就业和移民政策的支持,新西兰为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措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国家,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
五、2021年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
2021年农业补贴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六、农业政策评估方法有哪些?
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很多的,比如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效果的评估这样虽然比较麻烦但是评估的结果比较有可行性
七、中国关于农业发展有哪些政策?
1.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上的投资,降低农民经营的成本
2.进一步加大各种农业直接补贴力度。四项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预计今年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总规模为3.2亿元。
3.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与前一年相比,每斤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0.13元,早稻达到每斤90元,中晚稻92元。
4.增加政府储备。降低市场流通总量,实现供需平衡,从而使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与此同时,鼓励企业、加工企业增加商业性储备。
5.合理调控进出口,确保国内粮食供需平衡。
八、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有哪些?
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
1、是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
2、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补贴今年预计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3.2亿元。
3、是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每斤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了0.13元,早稻达到90元/百斤,中晚稻92元/百斤。
4、是增加政府的储备。减少市场的流通量,使供求达到平衡,从而使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同时鼓励商业、企业、加工企业增加商业性的储备。
5、是合理调控进出口,保证国内粮食的供求平衡。
6、是大幅度提高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是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
8、是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9、是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
九、我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农业?
一,转变发展观念
1,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3,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
二,加快改型进程
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三,壮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可采取以下途径:
1,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领域,首先要考虑的是集体经济的原有资产积累,对其进行改造,以扩大规模。
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对集体原有闲置的办公楼、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整修或翻建,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培育稳定、可持续收入来源。
2、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土地是农村集体资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农村实行集体化道路的过程中,要全面开展村级土地、房屋资产的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拓展集体资源的运作空间。
3、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当前全国所有富裕村来看,它们都具有雄厚的集体经济,即村办集体企业和第三产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农村首先富裕的重要条件。
农村实行集体化以后,参加集体劳动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解决,为此集体一方面要鼓励、引导一部分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农民就地务工,走“亦工亦农、工农并举”的道路。
4、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集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惠农政策
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国家政策开始偏向农村。从2004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部分惠农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人标准,体现时代要求,使领导班子在素质上有较大提高,年龄上形成梯次配备,知识和专业结构上有明显改善。
2、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这方面重点要强调发挥好村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要发挥好村干部作用,关键是我们要具备发挥作用的基本本领,包括知识水平、领导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本领。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广泛开展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努力把村班子干部培养成政治坚定,具有市场观念、科技头脑、创新意识,善于调查研究、了解民意、勤恳服务的新型领导者。
4、加强作风建设,力戒无视群众利益甚至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有哪些?
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投入保障、农业补贴补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逐步构建符合国情、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